[发明专利]一种电力通信网中VLAN间资源共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4993.7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2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群;李春龙;黄治;孙晓艳;王鹤;张增华;吴军民;张刚;黄辉;黄在朝;陈磊;于海;虞跃;姚启桂;喻强;任杰;陈伟;于鹏飞;邓辉;吴鹏;王玮;沈文;侯功;陶静;刘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通信网 vlan 资源共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通信网中VLAN间资源共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虚拟局域网VLAN1;将共享端口和所述独立端口添加进VLAN1;为各个独立端口建立虚拟局域网;将所述共享端口和一个所述独立端口添加进与该独立端口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中。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不同VLAN间的资源共享,同时不影响不同VLAN装置间的安全隔离,可以有效的避免电力通信网络中的未知组播报文的网络泛洪,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以灵活选择端口输出的tagged或者untagged模式,以便适应装置输出报文的多样性;对于级联交换机的情况,只需在级联端口简单配置,即可完成远端装置间的VLAN共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信网络中虚拟局域网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如智能变电通信网络中,尤其是过程层中,存在一个装置发送报文,多个装置来接收,同时也存在多个不同的装置向同一装置发送报文,例如一个保护或测控接收多个合并单元发送的报文;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组播泛洪的办法来实现。目前过程层网络中的SV和GOOSE报文均是采用组播泛洪的方法向外发送,二层组播报文进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后的一般处理方式是,如果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不存在该组播报文目的地址所对应的端口映射关系,则向该以太网交换机上同一VLAN内除输入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进行转发,由于每台合并单元发出的SV报文流量都很大,SV网交换机上的智能装置都会收到大量无关的SV报文,这样网络带宽会被严重浪费,智能装置会收到严重冲击,尤其是SV与GOOSE共网的情况下,GOOSE报文在没有优先处理措施的情况下会产生拥塞,实时性得不到保障,会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抑制无关报文对装置的影响,于是提出VLAN隔离的方法。但是有些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方式只有ACCESS、TRUNK,若要一个端口划分在多个VLAN中,只有采用TRUNK,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得该端口处在所有VLAN中,且端口为TAGGED模式,该端口装置仍会收到大量无关的报文。本发明提出的VLAN设计方法,通过配置端口默认VLAN和untagged VLAN,可以解决数据隔离及一对多通信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配用电网络中也存在类似的功能需求,如一个总控装置同时要和各个隔离的终端装置通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VLAN划分方法完全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VLAN的设计方法,使得多台装置之间因处于不同的VLAN中而不能互相通信,却可以与同一台装置互相通信,从而实现不同VLAN间的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通信网中VLAN间资源共享的方法,所述电力通信网中的网络终端装置通过以太网交换机相连接进行通信,所述网络终端装置包括共享装置和访问终端,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共享端口和独立端口;所述共享端口为所述共享装置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端口,所述独立端口为所述访问终端与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虚拟局域网VLAN1;
B.将所述共享端口和所述独立端口添加进VLAN1;
C.为各个所述独立端口建立虚拟局域网;
D.将所述共享端口和一个所述独立端口添加进与该独立端口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共享端口的默认VLAN设置为VLAN 1。
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所述共享端口和一个所述独立端口以untagged模式进行所述添加,该独立端口的默认VLAN设置为所述步骤C中建立的与该独立端口对应的虚拟局域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49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汽车散热器软管三元乙丙胶料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交联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