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5065.2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欧冬秀;刘虎;沈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站台 空隙 调控 设备 | ||
1.一种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接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桥接装置包括活动模块和踏板模块;
所述踏板模块包括活动踏板和固定连接于站台上并向列车车体方向延伸的固定踏板;所述活动模块包括与所述活动踏板连接的活动部分,在所述活动部分的运动下带动所述活动踏板运动,以减小或者增大列车车体和站台间的空隙;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活动模块连接,以控制所述活动模块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块为气动伸缩模块,包括气压伸缩杆,所述气压伸缩杆包括固定于所述站台上的固定杆和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中的运动杆,所述固定杆中带有侧面为活动板块的气室,所述运动杆连接所述活动板块,以在所述气室内外压差的作用下轴向运动;所述运动杆的轴向方向为所述站台与所述列车车体的连线方向;
所述桥接装置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站台,另一端连接所述运动杆;
所述控制装置为气压控制装置,与所述固定杆连接,以向所述气压伸缩杆提供气压;
优选的,所述桥接装置还包括承重滑动梁;所述承重滑动梁包括活动本体、轴承、腔体、支撑以及侧边连接杆;其中,所述腔体埋设在站台地板以及所述固定踏板的下方;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腔体中,且位于所述滑动梁本体的上下两面,以降低摩擦;所述支撑位于所述滑动梁本体的前端,与所述活动踏板连接,所述侧边连接杆位于支撑的两侧,与所述气压伸缩杆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轴承为实心滚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梁本体为工字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气泵、总风缸、控制开关、副风缸、三通阀和风管;
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总风缸,为所述总风缸压入空气;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总风缸、所述风管和大气,以控制所述总风缸连通大气还是连通所述风管;所述副风缸连通所述风管;
所述三通阀的一端开口连接所述副风阀前端的风管,一端开口连接所述气动伸缩模块,另一端开口连接大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紧急复位模块,所述紧急复位模块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风管中的活动块,以控制所述总风缸与所述副风缸之间的所述风管与外接大气的连通与隔离;
优选的,所述紧急复位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活动块连接的按钮,所述按钮位于站台屏幕门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链接固定板、平行并紧靠所述链接固定板的光源挡板、位于所述光源挡板外侧的第一光敏器件和第二光敏器件、位于所述链接固定板外侧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链接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踏板,所述光源挡板连接所述活动踏板;
所述链接固定板在轴向方向上包括第一定位监测固定孔和第二定位监测固定孔两个孔;所述光源挡板在轴向方向上包括第一定位监测活动孔和第二定位监测活动孔两个孔;所述两个定位监测活动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两个定位监测固定孔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光敏器件、所述第一定位监测固定孔和第一光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当所述光源挡板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监测活动孔也在所述直线上;所述第二光敏器件、所述第二定位监测固定孔和第二光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块包括螺纹伸缩杆,所述螺纹伸缩杆活动连接于站台中,外围构造有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开关、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电机控制开关连接电机的电源接口,以控制接入电机的电流及所述电流的方向;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啮合,并与所述螺纹伸缩杆的螺纹配合,构成涡轮蜗杆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与站台间空隙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紧急复位模块,所述紧急复位模块包括复位齿轮和复位手柄,所述复位齿轮与所述螺纹伸缩杆的外围螺纹啮合,所述复位手柄与所述复位齿轮连接,以向所述复位齿轮传递转动力矩;
优选的,所述复位手柄安装于站台屏幕门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0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洗车场循环利用水资源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