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矿充填料浆制备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5226.8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6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连民杰;马毅敏;宋德轩;李学忠;柳志森;张帅;刘晓俊;柳小胜;崔学奇;李全京;司不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刘塘坊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6/00;E21F15/08;C04B1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兰淑铎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充填 制备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尾矿充填料浆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选矿厂尾矿泵站的尾矿通过尾矿输送管泵送至旋流器,通过旋流器对尾矿进行浓缩;其中,所述旋流器的锥角为15°,直径为350mm,工作压力为120Kpa,排口比大于等于0.44且小于等于0.56;
将经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通过管道依次输送至第一搅拌桶、第二搅拌桶;或,直接输送至第二搅拌桶;
向所述第二搅拌桶输送用于制备料浆的待搅拌物料;并,将第二搅拌桶内的尾矿与所述待搅拌物料进行搅拌,得到料浆;
将所述料浆通过管道输送至下料斗,充填至井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的入料浓度为12%,所述旋流器入料口直径为90mm,旋流器溢料口直径为100mm,旋流器排矿口直径大于等于40mm且小于等于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经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通过管道依次输送至第一搅拌桶、第二搅拌桶;或,直接输送至第二搅拌桶,包括:
监测经所述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的流量;
当所述经所述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的流量满足第一设定流量标准时,将所述经所述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第二搅拌桶;
否则,
将所述经所述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搅拌桶;并监测由所述第一搅拌桶流出的尾矿的流量;
当所述由所述第一搅拌桶流出的尾矿的流量满足第二设定流量标准时,通过管道将所述第一搅拌桶内的尾矿输送至所述第二搅拌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为多个,多个旋流器组合成一个旋流器组;且,
所述旋流器组、所述第一搅拌桶和所述第二搅拌桶设置在地平面上方固定高度处;
所述待搅拌物料为胶结材料,所述胶结材料包括:水泥和/或胶固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组设置在距地面垂直距离为22.5m的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搅拌桶设置在距地面垂直距离为9m的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二搅拌桶设置在距地面垂直距离为4m的第三平台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选矿厂尾矿泵站的尾矿通过尾矿输送管泵送至旋流器,通过旋流器对尾矿进行浓缩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旋流器的溢流通过尾矿溢流管自流输送至矿山的尾矿库。
7.一种尾矿充填料浆制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旋流器、尾矿输送管、第一搅拌桶、第二搅拌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下料斗;
所述旋流器通过所述尾矿输送管与选矿厂尾矿泵站连接,以使选矿厂尾矿泵站的尾矿通过所述尾矿输送管泵送至所述旋流器;其中,所述旋流器的锥角为15°,直径为350mm,工作压力为120Kpa,排口比大于等于0.44且小于等于0.56;
所述旋流器、所述第一搅拌桶和所述第二搅拌桶按顺序依次连接;且,所述旋流器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搅拌桶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桶连接,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桶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搅拌桶连接;以使经所述旋流器浓缩后得到的底流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搅拌桶、所述第二搅拌桶,或直接流入所述第二搅拌桶;
所述第二搅拌桶用于将第二搅拌桶内的尾矿与用于制备料浆的待搅拌物料进行搅拌,得到料浆;
所述下料斗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搅拌桶连接,以使所述料浆流入所述下料斗,充填至井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的入料浓度为12%,旋流器入料口直径为90mm,旋流器溢料口直径为100mm,旋流器排矿口直径大于等于40mm且小于等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刘塘坊矿业有限公司,未经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安徽刘塘坊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52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