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行星轮机构腿式机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腿式步态规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6095.5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蒲华燕;赵晶雷;马书根;孙翊;罗均;沈雅怡;龚振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星 轮机 构腿式 机器人 高效 高精度 步态 规划 方法 | ||
1.一种基于行星轮机构腿式机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腿式步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骤规划系统初始参数,包括:步态周期、支撑相比例、刚体架(209)长度、行星架(203)长度、步幅、桨叶(211)长度、微分时间常数、外轮(203)半径、偏心距、最大偏心距、偏心角度、太阳轮(201)角速度、齿圈(202)角速度、外轮(204)角速度、太阳轮(201)齿数、齿圈(202)齿数和行星轮(206)齿数;
第2步骤建立行星轮机构内两个输入即太阳轮(201)及齿圈(202)的输入角速度,与行星轮(206)的自、公转角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3步骤建立行星轮的自、公转角速度与桨轴(208)的偏心速度、偏心角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4步骤划分时相:将步态周期划分为四个相,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支撑前相(601)、摆动前相(602)、摆动后相(603)和支撑后相(604);
第5步骤规划支撑前相(601):根据步态周期、步幅和支撑相比例求解太阳轮(201)及齿圈(202)电机的输入角速度;
第6步骤规划摆动前相(602):选择自、公转角速度作为规划目标,通过待定系数法,构造给定形状的连续曲线以满足规划限制条件,包括位移条件及速度条件;
第7步骤规划摆动后相(603)及支撑后相(604):由于两者分别与摆动前相(602)及支撑前相(601)对称,故利用第六步骤方法直接对称映射规划;
第8步骤步态综合:支撑后相(604)结束后,即完成了一个完整步态周期,机构内所有构件重新回来初始化位置,此时,重复第5步骤至第7步骤,即可得到连续的多个步态数据,实现机身持续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轮机构腿式机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腿式步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骤中,行星轮(206)自、公转角与桨轴(208)偏心距、偏心角的映射关系为:
其中,θ2为行星轮(206)自转角、θh为行星轮(206)公转角,lec为桨轴(208)偏心距、θec为偏心角度,lca为行星架(203)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轮机构腿式机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腿式步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步骤中每个相具体含义为:
支撑前相(601):指目标桨叶(211)桨端(212)从初始位置运动至横坐标轴负向最大位置的过程;
摆动前相(602):指从支撑前相(601)结束,至目标桨叶运动至与纵坐标轴重合的过程;
摆动后相(603):指从摆动前相(602)结束,至目标桨叶(211)桨端(212)运动到横坐标轴正向最大位置的过程;
支撑后相(604):指目标桨叶(211)桨端(212)从横坐标轴最大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
其中,支撑前相(601)与支撑后相(604)统称支撑相,两者在时间上的连接点称为支撑相中点,摆动前相(602)与摆动后相(603)统称摆动相,两者在时间上的连接点称为摆动相中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轮机构腿式机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腿式步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步骤中支撑前相(601)规划过程为:
首先对桨端(212)的速度、桨轴(208)的偏心速度进行预先约束;其次再由桨端(212)速度及桨轴(208)偏心速度联立求得偏心角速度和外轮角速度;最后再根据速度映射关系求得太阳轮(201)及齿圈(202)电机的输入角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轮机构腿式机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腿式步态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6步骤中摆动前相(602)规划限制条件如下:
支撑前相(601)结束时刻,行星轮(206)自转角速度、公转角速度以及外轮(204)的角速度分别与摆动前相(602)开始时刻的三者速度相等;经过摆动前相(603),行星轮(206)自转角位移等于公转角位移,当摆动前相(602)结束时,行星轮(206)的自转角等于公转角,行星架(203)、刚体架(209)、铅垂线三者共线;摆动前相(602)结束时,目标铰链(210)运动至最高点,该铰链(210)与桨轴(208)连成的直线与铅垂线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0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真空腔体晶片加工装置
- 下一篇:激光切割机排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