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可变回压进气谐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7754.7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孟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华 |
主分类号: | F02B29/02 | 分类号: | F02B29/02;F02M35/1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王俭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可变 回压进气 谐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进气装置,具体是一种设置在进气管内的内燃机可变回压进气谐振器。
背景技术
提高内燃机的升功率,可提高内燃机的功效,加大进气量是一种解决方案,如果内燃机采用自然吸气法,又要提高进气量,可通过提高换气效率,提高气体的流动速度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进排气量。
内燃机的排气由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排气的气浪是一波一波地脉冲排出的,排出气浪的每一波都会在排气管内部形式较大的压力,当这一波气浪在排气管中开始向外排放时,对后一波气浪就会形成一个负压力,也就是所说的回压。回压越大,内燃机引擎在低转速的气浪由于受前一波气浪的影响,就会越快被前一波起浪的负压力吸出,也就是说排气效果越好,但是当引擎到达高转数时,由于排气管的内径较小,造成排气管内的气体温度增高,气体膨胀压力不但不能尽快吸出下一波气浪,反而对每一波浪的排出造成了相当的阻力,而且每一波气浪之间互相影响,不同的转速造成排气不畅顺,从而降低了内燃机的充气量,使内燃机单缸的充气效率降低,燃烧室内较少的空气影响空燃比,使燃烧不完全,导致废气的排放量较大,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当发动机开始进气程序时,进气门稍有滞后才打开,在这极短时间内初始进气因受阻而升温,体积膨胀而反弹,而后续进气与反弹气体碰撞,形成脉冲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发动机气缸的充气量,使燃烧不顺畅,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也增加了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现有的改进内燃机进气、排气情况,提高换气效率的方法,通常是对内燃机的排气管加以改造,例如机械式涡轮增压装置,利用达到一定排气的力量来转动涡轮,使空气强迫增压后克服阻力经岐管送入气缸,可提高气缸的充气量,但这种装置结构复杂,还需要特殊耐温材料,制造成本高,在内燃机低速运转时,这种机械式涡轮增压装置也起不到增压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发动机存在的进气回流脉冲问题,而提供一种能促进进气系统流畅,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内燃机可变回压进气谐振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内燃机可变回压进气谐振器,包括一端为内径渐缩,呈文氏管形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设有喇叭口形圆环,喇叭口形圆环的背侧与一中空圆柱管的一端固接为一体,所述文氏管形端口的内沿口呈刀锋形,所述喇叭口形圆环内沿的下端口呈刀锋形。
所述圆柱管与喇叭口形圆环的外沿连接。
所述圆柱管的外壁固接有固定片,圆柱管通过固定片与通气管的内壁连接。
所述文氏管形端口、喇叭口形圆环的斜度为30~50o,优选的斜度为46o。
本发明借助发动机本身真空吸力,将外界空气吸入,当空气流经渐缩通气管锋口时产生高速气流,并将气体瞬间放大,形成压力差,产生高速气流推进压力,能够阻挡发动机进气产生的一部分回流脉冲,通气管内设置的喇叭口形圆环与圆柱管同样形成文氏管形,进一步从通气管的中部阻挡发动机进气产生的一部分回流脉冲,从靠近通气管管壁内侧和管内中部两个方面来抑制发动机进气产生的回流脉冲,并借助脉冲回压的反弹力提高单位时间气缸的充气量,促进气缸内气体与燃油产生优化空燃比的混合气充分燃烧,提高爆炸冲击波,有助于提高发动机动力,降低有害尾气排放量,对节能、环保均有积极意义;同时,本装置优化了热声发动机内的声场分布,降低进气噪音,提高发动机的自适应能力,提高热功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内燃机可变回压进气谐振器与进气管配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气管 2.内沿口 3.圆环 4.圆柱管 5.下端口 6.固定片 7.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内燃机可变回压进气谐振器,包括一端为内径渐缩,呈文氏管形的通气管1,所述通气管1内设有喇叭口形圆环3,喇叭口形圆环3的背侧与一中空圆柱管4的一端固接为一体,所述文氏管形端口的内沿口2呈刀锋形,所述喇叭口形圆环3内沿的下端口5呈刀锋形。
所述圆柱管4与喇叭口形圆环3的外沿连接。
所述圆柱管4的外壁固接有固定片6,圆柱管4通过固定片6与通气管1的内壁连接。
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文氏管形端口的内沿口2和圆环3内沿的下端口5的内径根据内燃机排量的不同调整大小,文氏管形端口、喇叭口形圆环3的斜度为30~50o,本例斜度为46o,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如图1所示,本装置设置在进气管7内,与进气管7内壁紧贴,文氏管形端口的内沿口2和圆环3内沿的下端口5均朝向发动机端,工作时,借助发动机本身真空吸力,将外界空气吸入,当空气流经渐缩通气管1锋口时产生高速气流,并将气体瞬间放大,形成压力差,产生高速气流推进压力,阻挡发动机进气产生的一部分回流脉冲,通气管1内设置的喇叭口形圆环3与圆柱管4同样形成文氏管形,进一步从通气管1的中部阻挡发动机进气产生的一部分回流脉冲,从靠近通气管1管壁内侧和管内中部两个方面来抑制发动机进气产生的回流脉冲,并借助脉冲回压的反弹力提高单位时间气缸的充气量;同时,本装置优化了热声发动机内的声场分布,降低了进气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华,未经刘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置转壳朗肯循环发动机
- 下一篇:锂电池粉料供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