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液态CO2注入撬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8070.9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东;刘立;尹志福;杨志刚;张世君;李建东;张永强;王珂;司小明;南蓓蓓;高子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邱志贤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液态 co sub 注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液态CO2注入装置,尤其是涉及低渗透油田的移动式液态CO2注入撬装装置。
背景技术
陕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且不均,水资源匮乏,且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水源不足、注不进等问题,而注气开发低渗透油田技术已成熟,可有效的补充地层能量。
与注水相比,注CO2不仅可陕北油田低渗透储量的有效开发提高采出程度及采收率的问题,而且还可实现CO2的地质埋存,响应国家号召解决温室气体(CO2)的有效埋存和资源化利用。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迅速,CO2气源丰富,为大面积开展液态CO2驱油提供了气源保障。
但由于陕北油田不仅属于低渗透油田,而且地层压力低,注CO2提高采收率不能达到混相压力,需实现CO2吞吐作业,即注入一定量液态CO2后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放喷、开采,并依此循环。
目前用于井下注入液体CO2的装置多为固定式或半固定式,需吊装,不能有效集成,更不能根据注CO2吞吐井和区块及时迅捷的调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液态CO2注入撬装装置,不但能现实液态CO2注入提高采收率,而且还能实现CO2的地质埋存,更能根据CO2吞吐井的位置快捷地运移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一种移动式液态CO2注入撬装装置,包括液态CO2储罐、运载系统、泵送系统和加热系统,其中,运载系统包括槽车和运载平台,液态CO2储罐固定在槽车上,泵送系统和加热系统固定在运载平台上,运载平台设有注入管线和回流管线,泵送系统和加热系统依次连于注入管线上;注入管线的进口端和回流管线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注入耐压软管和回流耐压软管与液态CO2储罐的出液口和进液口相连,液态CO2储罐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装有出液阀和回流阀,注入管线的出口端与井口相连。
进一步的,加热系统为加热箱,泵送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屏蔽泵和注入泵,注入泵的出口端与回流管线之间装有低温旁通阀,与加热箱的入口端之间装有控制调节阀。
进一步的,注入泵采用耐低温输送液体柱塞泵,最大输出压力为45MPa;注入管线和回流管线的管线材质为16Mn管材,口径为 英寸。
进一步的,回流管线与注入管线的出口端之间装有高温旁通阀。
进一步的,高温旁通阀与回流阀之间设有放空端,并装有放空阀。
进一步的,加热箱与注入管线的出口端之间的管线侧壁上通过旁路安装有安全阀。
进一步的,控制调节阀与加热箱之间还装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控制调节阀与加热箱之间还装有绝热法兰。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固定在运载平台上,包括配电箱和变频控制箱,外部来电通过配电箱与变频控制箱连接,变频控制箱引出的火线分别与屏蔽泵、注入泵和加热箱连接,同时屏蔽泵、注入泵和加热箱共用一根地线与配电箱或变频控制箱相连,形成回路;所述注入泵的入口端和加热箱的出口端均装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并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变频控制箱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液态CO2注入撬装装置,其运载平台具有可伸缩支架,该可伸缩支架至少对称设置在运载平台一条对角线的两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注入设备高度集成,工艺流程简洁、操作方便,泵送系统中的泵组也可扩展至2-3个,实现对1-3口井同时注入,节约工程投资费用。
2、本发明在注入液态CO2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还可实现CO2的地质埋存,可有效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8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生产废气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自动配料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