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组合式幕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9256.6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珩;李玉香;胡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瑞宏宇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10139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组合式 幕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楼大厦层出不穷,建筑幕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常见建筑幕墙的结构和安装形式分为两大类:单元式幕墙系统和构件式幕墙系统。如图1、图2所示,其为现有的单元式幕墙系统,其以快速、质高的优点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上的应用很广,而构件式幕墙系统也以其简单易行、成本低的特点应用也很广,但单元式幕墙有突出的缺点,即单元板块大、安装运输困难、成本高,尤其是其安装精度要求高,一旦发生漏水问题就很难修补,这些致命的缺点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构件式幕墙因其现场施工量大、精度低、周期长的缺点也被高端客户放弃。
综上所述,建筑幕墙行业需要进行革新,改变传统的连接固定形式,满足超高精度、超高性能要求而低成本要求而进行新型幕墙系统开发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单元式幕墙性能差、容易漏水、不易维修而成本较高的缺点和构件式幕墙安装周期长、精度差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幕墙系统,其融合单元式和构件式幕墙优势而克服其缺点,可以实现幕墙安装周期相对较短,成本相对较低,性能相对较高而成本相对较低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组合式幕墙系统,它包括开间结构和层间结构;
该开间结构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设于该上、下连接件之间的单元式幕墙板块;该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分别固设于建筑开间的上端和下端,即建筑层间的下端和上端;该单元式幕墙板块包括单元幕墙板、上横梁、下横梁、左竖框、右竖框;该上、下横梁分别设有与该上、下连接件对应的固定槽口,该上、下横梁还分别设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该左、右竖框设有互相对应的嵌合结构;
该层间结构为构件式幕墙板块,包括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和设于该上、下固定件之间的构件幕墙板;该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分别固设于该下连接板和该上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构件幕墙板为石材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石材面板与所述建筑层间之间设有保温岩棉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连接件之间设有龙骨,所述构件幕墙板固定在该龙骨上。
进一步的,所述构件幕墙板为玻璃板或铝单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连接件端部均设有防水胶条,与所述固定槽口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嵌合结构中也设有防水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角码、第二角码连接至建筑层间;该第一角码与该建筑层间之间、该第二角码与该上、下连接件之间可以相对竖向位移;该第一角码与该第二角码之间可以相对横向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码与所述建筑层间之间、所述第二角码与所述上、下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角码与所述第二角码之间均通过一调节结构连接而可相对位移,该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槽孔和设于该调节槽孔内的调节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单元式幕墙系统和构件式幕墙系统有机结合,具有单元式幕墙精度高、周期短和构件式幕墙成本低、性能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单元式幕墙板块的竖向密封节点示意图。
图2是现有单元式幕墙板块的纵向节点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板块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板块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安装效果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下连接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幕墙系统,介于单元式幕墙和构件式幕墙之间,吸收了单元式和构件式幕墙系统优点,避免了二者缺点,它包括开间结构和层间结构。概括地讲其中层间结构采用构件式幕墙体系,开间结构采取单元式幕墙系统,将两种幕墙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幕墙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瑞宏宇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瑞宏宇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92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