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束熔炼制备钒靶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1151.4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席晓丽;苏学宽;陈文娟;聂祚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9/22 | 分类号: | C22B9/22;C22B3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熔炼 制备 钒靶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物理冶金技术制备高纯钒靶材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束熔炼技术将钒中的铝、铁等杂质去除的方法,属于靶材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钒(VO2)薄膜由半导体相转变为金属相的相变温度是68℃,伴随着相的转变,VO2薄膜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发生可逆性突变,使得VO2薄膜成为制造电学、光学器件的理想功能材料。例如可制成微测辐射热计、存储器、光开关等等。通过薄膜掺杂技术,可以把相变温度降低到室温,当气温发生变化时,产生相变涂层的透射系数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用于制成智能玻璃窗,对于节约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类制膜技术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钒靶材,高纯钒靶材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往制作难熔金属的靶材多采用粉末冶金法,对于熔点较低的金属也有用真空熔炼的方法,但以上工艺较复杂,靶材纯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旨在公开一种电子束熔炼去除钒中杂质的方法,即利用电子束熔炼技术,制备高纯度的靶材用钒锭。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电子束熔炼制备钒靶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氩弧焊连接棒状、条状等不规则的金属钒材边角料,或者用含钒90%的钒铝合金置于电磁聚焦电子束熔炼炉的料仓作为熔料电极;通过高能电子束对熔料电极进行轰击、熔化、熔炼,并在一直抽真空的条件下经过蒸发的方式获得高纯度的钒靶材。
在电磁聚焦电子束熔炼炉中熔炼时,采用下拉制锭,炉体内的压强为1x10-1—1x10-3Pa,电子枪电压2.5-3万伏,电流3-6安培,制成的钒靶材锭产品直径为100-150mm、锭长500-1300mm。
采用间断进料,连续下牵引的方式制锭,间断进料时间为每分钟8-12mm,下牵引速度为5-8mm。
上述可以采用多次轰击、熔化、熔炼并一直抽真空的蒸发的方式循环多次得到更加纯净的钒靶材。
该法生产出的产品纯度可达99.95%以上,完全可以满足离子镀膜对靶材的需求。对于废弃的钒靶还可以回收重熔,具有成本低、提纯效果好、工艺简单的特点。在高真空气氛下,用电子束熔炼方式去除铝、铁等杂质;在高真空气氛中,采用间断进料,连续下牵引的方式制锭。
所述制取的钒锭含铝量不大于0.004%,含铁量不大于0.0046%.纯度为99.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电子束熔炼炉的结构示意图;
1.钨丝阴极;2.阴极;3.聚束极;4.加速阳极;5.一次磁聚焦透镜;6.栏孔板;7.二次磁聚焦透镜;8.栏孔板;9.三次磁聚焦透镜;10.磁偏转扫描透镜;11.炉体;12.电子束流;13.熔池;14.水冷铜坩埚(结晶器);15.凝固的钒锭;16.锭座;17.拖锭杆;18.钒原料;19.给料箱;20.给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发明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的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实施例1:
用氩弧焊连接棒状、条状及其他不规则的金属钒材边角料或用含钒90%的钒铝合金置于料仓作为熔料电极;装好后,封密电磁聚焦电子熔炼炉的炉膛后,启动机械真空泵进行排气抽真空,然后启动罗茨泵与扩散泵进行排气抽真空,并打开电子枪室的分子泵,真空度在3x10-2—1x10-3Pa。
1)合上主高压、副高压和灯丝电压空开,按下主高压、副高压和灯丝控制回路,同时打开对应枪的聚焦、偏转和扫描电源;
2)开电子枪的风机;
3)对灯丝通电加热,使电流调到30~40A
4)加副高压至1500V
5)开观察窗;
6)开始引束。首先降副高压,使轰击电流保持在0.4A左右,同时使主高压尽可能的在第一档的满档位置,合上主高压,首先调整电子枪的功率至3kw,
7)加大电子枪功率。电子枪电压2.5-3万伏,电流3-6安培,
8)电子枪对熔料电极轰击,熔化的一端,温度为2500-3000℃,熔融的液态原料滴到直径150mm的无底水冷铜坩埚得到熔炼,拖锭杆拖动牵引其上凝固的钒锭向下移动,下牵引速度为每分钟5-8mm,期间进料时间为每分钟8-12mm。
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制成的钒锭密度为6.11克/厘米,达到了理论密度。纯度高,气体杂质少,基体结晶、致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