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包风盖臭氧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1759.7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刘洪梅;赵洪源;岳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盛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F02M25/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包风盖 臭氧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内燃机节油器用双层包风盖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作为消耗石油资源的主要机械设备之一的内燃机,降低其能耗已经是现阶段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用最少的能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内燃机降低能耗面临的问题,而采用臭氧原理使得燃料充分燃烧的理论是很好的解决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用到一种装置即臭氧发生装置,目前的臭氧发生装置臭氧产生量低,散热性能差,电源能耗高,不能达到理论上的充分提供臭氧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臭氧发生量,并且到达良好的散热效果、降低电能消耗的双层包风盖臭氧发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包风盖、负离子发生片和散热片,散热片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负离子发生片,在每个负离子发生片的外侧分别设有包风盖,每个包风盖与对应的散热片侧面固定连接形成密封空间,负离子发生片与对应的包风盖之间均留有空间用于气流的流通,每个包风盖上分别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双层包风盖与散热片之间产生了两个密封空间,在不增大使用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臭氧的产生效率,此外散热片的“回”字形设计,为整个装置的散热提供了保障。本发明整个结构为立方体形结构,内部的负离子发生片与包风盖不直接接触,保证了负离子发生片与空气的直接接触,提高了臭氧产生的效率,风扇使得密封空间内部的臭氧能及时排出,参与内燃机中燃料的充分燃烧,同时风扇和散热片的设置均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解决了因高温产生的臭氧产生率降低和电能能耗增加的问题。
包风盖的下端设有定位凸起,散热片的周边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凸起插接在定位凹槽内。散热片的中间设有前后贯通的散热孔。
负离子发生片上间隔设有定位孔,保证了本发明在安装时能够快速便捷,保证了生产效率。
每个包风盖上的进气孔、出气孔分别至少设置一个。进气孔、出气孔设置在包风盖的对角线上。
所述的包风盖为矩形,负离子发生片和散热片均为矩形,矩形设计与配套使用的节油器之间方便安装。
所述的负离子发生片的尺寸小于散热片和包风盖的尺寸。
包风盖与散热片之间螺栓连接,方便后期的检修。
所述的负离子发生片的两侧面分别阵列设有方格凸起,在方格凸起的周围设有矩形凹槽。
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明显提高了臭氧的产生效率,散热性能佳,电能消耗低,达到了臭氧促进燃烧理论的要求值,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包风盖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3包风盖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4包风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风盖;2-负离子发生片;3-散热片;
101-进气孔;102-出气孔;103-定位凸起;
201-定位孔;
301-定位凹槽;302-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双层包风盖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包风盖1、负离子发生片2和散热片3,所述的包风盖1为矩形,散热片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负离子发生片2,在每个负离子发生片2的外侧分别设有包风盖1,每个包风盖1与对应的散热片3侧面固定连接形成密封空间,负离子发生片2与对应的包风盖1之间均留有空间用于气流的流通,每个包风盖1上分别设有一个进气孔101和出气孔102,进气孔101、出气孔102设置在包风盖1的对角线上。散热片3的中间设有前后贯通的散热孔302。
包风盖1的下端设有定位凸起103,散热片3的周边设有定位凹槽301,定位凸起103插接在定位凹槽301内。负离子发生片2上间隔设有定位孔201。包风盖1与散热片3之间螺栓连接。
将本发明安装完毕,并放置进入与之配套的节油器内部,进气孔101处安装风扇,负离子发生片2和气风扇接通电源,整个装置进入工作状态,负离子发生片2工作产生的高温会随着吹气风扇的吹动随臭氧一起排出,并且散热片3也会对整个臭氧发生装置内部的热量进行传导散热。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盛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盛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