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离子受体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1775.6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奇;刘昕;张有明;魏太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5/40 | 分类号: | C07D215/40;G01N21/33;G01N21/75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受体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阳离子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镍离子受体化合物——1-(喹啉-8-亚胺)亚甲基萘酚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受体化合物在检测Ni2+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镍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镍的摄入量过高会引起镍中毒。现代医学以证明,人体内过量的镍会导致肺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病。因此对环境中镍离子的检测对于医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检测镍离子的方法,其中许多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在离子检测领域,比色法由于操作简单、仪器易得等原因而倍受关注。
CN102519949A公开了一种基于裸眼目视比色法检测水质中镍离子的探针-7-羟基-3-[(3-吡啶亚甲基)亚胺]-2H-1-苯并吡喃及基于该种探针的镍离子检测试剂盒和试纸。该镍离子探针的检测机理基于配位反应,使用裸眼目视比色法即可检测出溶液中的镍离子。该方法虽然可以在水介质中实现微量镍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但是其制备过程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基于该探针制备试剂盒的方法也比较繁琐,成本高,从而影响了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镍离子受体化合物——1-(喹啉-8-亚胺)亚甲基萘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镍离子受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上述镍离子受体化合物在检测Ni2+中的应用——阳离子Ni2+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
(一)镍离子受体化合物
本发明镍离子受体化合物合成方法,是以乙醇为反应介质,以冰醋酸为催化剂,使8-氨基喹啉与2-羟基萘甲醛以1:1~1:1.2的摩尔比,于75~85℃下搅拌反应4~8 h;冷却后抽滤,得红色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得目标产物。
催化剂冰醋酸的用量为8-氨基喹啉摩尔量的0.5~1%。
上述合成产物命名为:1-(喹啉-8-亚胺)亚甲基萘酚,其结构和表征数据如下:
m.p. 227-229℃. IR (KBr, cm-1): v= 3440(OH), 1624(C=N), 1589(C=C), 1535(C=C). 1H NMR (400 MHz, DMSO) δ 15.91 (d, J = 10.8 Hz, 1H, OH), 9.66-9.51 (m, 1H, =CH), 9.05 (dd, J = 4.1, 1.7 Hz, 1H), 8.47 (dd, J = 14.9, 4.8 Hz, 3H), 7.91-7.16 (m, 7H, Ar-H), 6.72 (dd, J = 9.5, 5.8 Hz, 1H). 13C NMR (151 MHz, DMSO) δ 181.42 (s), 150.17 (s), 147.25 (s), 139.38 (s), 138.74 (s), 136.45 (s), 136.26 (s), 134.24 (s), 129.12 (s), 128.39 (d, J = 6.4 Hz), 126.96 (s), 126.29 (s), 125.92 (s), 124.44 (s), 123.46 (s), 122.59 (s), 119.93 (s), 114.63 (s), 108.24 (s). Anal. calcd for C20H14N2O: C 80.52, H 4.73, N 9.39; found: C 80.60, H 4.58, N 9.37. ESI-MS: calcd for [C20H14N2O+H]+ 299.1, found 299.3。
上述核磁共振、红外图谱、紫外光谱、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等表征数据表明,本发明镍离子受体化合物——1-(喹啉-8-亚胺)亚甲基萘酚合成成功。
(二)受体化合物在比色检测镍离子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