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光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2257.6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R.J.诺兰;D.卡托尼;G.C.马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萨特-R-盾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涛;傅永霄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光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发射光和热的装置,特别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的用于发射光和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常规加热灯(heat lamp)存在多种不同的风格和加热方法。绝大部分的商业流程使用红外红色或透明加热灯,其瓦特数通常处于125瓦特~375瓦特之间的范围,用以生成遵循政府调控所指定的热量。此外,由于常规加热灯通常包括玻璃,所以在这类灯被使用时总是存在危险,即破损的玻璃将污染产品,比如被保温的食物。此外,现有的常规加热灯的效率极其低下,并使用大量的能量来将指定产品保持在对人类消耗来说安全的温度。
常规加热灯类似于白炽灯泡那样构成。它们具有金属或陶瓷螺纹插孔灯头和玻璃外壳或灯泡。玻璃灯泡通常被环氧树脂胶合到金属插孔灯头中。许多常规加热灯包括红色滤波器来使所发射的可见光的量最小化。常规加热灯常常包括内部反射器。常规加热灯可生成大量余热,尤其是在它们以灯头在上的位置操作时。围绕灯头的该余热可使环氧树脂胶合剂失效,并使玻璃灯泡与插孔灯头分离。常规加热灯还构造有加压气体,其可在玻璃破损的情况下打碎玻璃。常规加热灯包含钨元件,其产生热和光。此外,这类灯大约持续5000小时。重要的是防止水、湿气、液体或金属物体与常规加热灯发生接触,原因是灯可能被破损和打碎。这些灯不应该在润湿或潮湿环境中使用。对于这些类型的应用,特殊的耐热玻璃红外灯更合适。它们由较重玻璃灯泡构造而成。这种风格的灯在破损的情况下仍然容易发生玻璃灯泡与灯头分离并且打碎玻璃的情况。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上可买到的加热元件,其被用于食物、健康和孵化工业。一部分单元是受到自动调温控制的加热站,并且不具有可更换的加热元件,并提供白炽照明选项。
因此,存在对更加安全和有能量效率的照明和加热装置的需求。本发明的装置应对这些需求,并克服这些已知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发射光和热的装置,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和加热元件。本发明还涉及制作这种装置的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在使用加热灯的工业中对消费者提供了改善的安全防护性并且提供了显著改善的能量消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热和光发射装置呈加热灯的形式。所述热和光发射装置包括基部、用于附接至基部的壳体、和用于附接至壳体的盖。所述壳体包括空气循环装置、发光二极管和加热元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热和光发射装置呈适于与正方形、矩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壳体配合的形式。所述热和光发射装置包括壳体和用于附接至壳体的盖。所述壳体包括发光二极管、加热元件、空气循环装置、和用于调控去往空气循环装置和发光二极管的电力的电子驱动器。发光二极管位于具有一个或多个边缘的印刷电路板上。
本发明的光和热发射装置的特征之一是它包括装配在壳体内的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元件和加热元件,并且所述装置成形为各种构造,包括但不限于与现有BR40玻璃加热灯灯泡类似的那些构造。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装置适于长寿命、有能量效率地直接改装为用于BR40加热灯。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装置呈正方形、矩形形状或其它几何形状,使得它适于在模块中使用,并且所述模块被组装来用以实现所需热或光的所需量。
从以下提供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适用性的再一些领域将变得清楚明了。应该明白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在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同时,旨在只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从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本发明将被更全面地理解,所述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其中: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呈加热灯形式的光和热发射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1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4A是依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呈模块形式的光和热发射装置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的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4C是以多个组装的图1的装置的某些部件的近距视图;
图4D是图4A的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绝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者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萨特-R-盾公司,未经萨特-R-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