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硅氧玻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2687.8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武;徐彬;缪金良;宋大龙;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3/097 | 分类号: | C03C3/09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硅氧 玻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硅氧玻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硅氧玻璃是指含SiO2高达96%以上的玻璃。高硅氧玻璃具有与石英玻璃相近的许多优异性能,如热膨胀系数只稍大于石英玻璃(8X10-7/℃),抗热冲击性能可达800℃,经常使用温度为900℃,短时间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200℃,抗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也相似于石英玻璃。因而,高硅氧玻璃常可用作石英玻璃代用品,用来制作耐热器皿、形状复杂的仪器、冶炼铀的器皿、高压水银灯管和溴钨灯管等特殊用途的玻璃。
高硅氧玻璃通常是利用钠硼硅(SiO2-B2O3-Na2O)系统(如图1和2所示)的B区分相特点来制造的。制造工艺简述为:在B区选适当组成配料→按一般玻璃熔制方法制成半成品→分相热处理使其分成富硅(SiO2)相和富钠硼(B2O3-Na2O)相→热稀酸沥滤浸出可溶富钠硼(B2O3-Na2O)相→多孔高硅氧玻璃→烧结制成高硅氧玻璃。
在高硅氧玻璃制造工艺中有三个环节极为重要,是制备高质量高硅氧玻璃必须严格掌控的。首先是基础钠硼硅玻璃成分的选择。基础钠硼硅玻璃分相后所形成的富硅相是高硅氧玻璃的主体,因此富硅相含量最少应占总量的50%以上;同时在分相后必须形成贯通的连续骨架结构。但富钠硼相含量也不能过少,因为过少含量将导致分相后的富钠硼相形成孤岛状不连续结构,在后续的沥滤过程中不易被浸出掉,也严重影响高硅氧玻璃的质量。
其次是基础钠硼硅玻璃的分相热处理。这一工艺过程主要是把握分相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热处理温度在钠硼硅玻璃的转变点和软化点之间,一般为500~700℃。温度低则分相减慢,从而需要更长的分相热处理时间。据报道,一组成为SiO2:B2O3:Na2O=70:23:7(wt%)的玻璃,在550℃下就需要长达400小时左右的热处理,才能达到平衡分相。固然提高热处理温度能加速分相,大为缩短分相热处理时间,并使分相尺寸变大,但热处理温度提高,两相互溶度增大,即富硅相中溶入钠硼成分增多,而富钠硼相中则溶入更多的硅质成分,严重时富硅相甚至不能形成连续的骨架结构,在后续的沥滤过程中易于破损。
最后是分相玻璃的沥滤。沥滤就是用热的稀酸溶液将分相玻璃的富钠硼相溶解浸出掉,留下不溶的多孔硅氧骨架结构,这一过程也叫酸处理。沥滤的时间与制品厚度、酸液浓度和酸液温度有关。沥滤质量(破损状况)则与基础钠硼硅玻璃组成、分相热处理状况、制品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有关。
综合以上三个环节的分析可知,制备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高质量高硅氧玻璃,除掌握好基础钠硼硅玻璃组成外,最重要的是分相热处理。高硅氧玻璃中SiO2含量越高,性能越接近石英玻璃,质量越好。从分相角度分析,两相互溶度越小,即富硅相中含钠硼成分越少,则沥滤后所得多孔高硅氧玻璃中SiO2含量就越高,因此,高SiO2含量的高硅氧玻璃需要基础钠硼硅玻璃分相后两相互溶度小。然而,由图2所示的钠硼硅系统相图分相区不混溶等温线可知,互溶度小就需要分相热处理温度低,而热处理温度低则不但使热处理时间过长,而且使分相尺寸减小,导致后续的沥滤速率降低,沥滤时间也大为延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硅氧玻璃的生产和应用。
如何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下加快钠硼硅玻璃的分相速度,并使两相互溶度尽可能小,同时又使分相尺寸变大,以加快沥滤速率,从而提高高硅氧玻璃的生产效率,这些就是长期以来高硅氧玻璃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硅氧玻璃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高硅氧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