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化土地生产力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3242.1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清;杨放;王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化 土地 生产力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化土地生产力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在干旱区农田中施用生物炭,施用量的重量比为1%-10%;(2)待一轮作物种植、收获完成后,下一轮作物种植之前,将土地表层2cm以上的土壤层移除。生物炭的施用促使盐碱离子向土壤表层2cm以上的富集,从而为干法生产力恢复方式提供条件;生物炭的施用还提高土地田间持水量,利于保水和作物生长;提高土壤通气性,改进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土地生产力。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地改良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北方分布着大面积的干旱区,在此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完全依赖灌溉。干旱的气候背景、灌溉农业和高蒸发量决定了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必然性。在蒸发作用所提供的动力条件下,下层土壤中SO42-、Cl-和Na+等盐、碱离子被向上迁移的土壤毛管水携带到作物根际层土壤并积累下来,造成作物的生理缺水和毒害,从而使土地丧失生产能力。千百年来,为应对土壤次生盐碱化和维持绿洲土地生产力,人们一直采用漫灌淋洗的方法。通常在每年冬季和次年春季对农田进行大水漫灌。在上覆水体压力作用下,上层土壤的盐、碱离子随下渗毛管水迁移出作物根际层进入下层土壤,或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随水迁移出地块,从而使表层土壤恢复生产力。如此年复一年才能保持生产农田不致因次生盐碱化而丧失生产力。显而易见,这种土地生产力维持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但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竞争,大幅度地减少了可用以农业灌溉的水资源量。由此而使干旱区现行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丧失可持续性。为了在灌溉水资源量减少的条件下保证干旱区的粮食安全,需要研发盐碱化土地生产力恢复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盐碱化土地生产力恢复方法,在农业灌溉水资源减少情况下依然保持干旱区的土地生产力,由此而克服现有技术为维持土地生产力而需消耗大量水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盐碱化土地生产力恢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干旱区农田中内施用生物炭,施用生物碳和土壤的重量比为1%-10%;
(2)待一轮作物种植、收获完成后,下一轮作物种植之前,将土地表层2cm以上的土壤层移除。
施用生物炭的深度为0cm-50cm。
步骤(1)中施用方法为混施,即将生物炭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
步骤(2)中移除的表层土壤层,可用淋洗的方法去除其中的盐碱离子,返回农田继续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与长期以来采用的湿法土地生产力恢复方式相比,本发明是一种干法恢复方式,可大幅度地节约干旱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资源量;
2、生物炭的施用促使盐碱离子向土壤表层2cm以上的富集,从而为干法生产力恢复方式提供条件;生物炭的施用还提高土地田间持水量,利于保水和作物生长;提高土壤通气性,改进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土地生产力。
3、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生物炭的施用促进盐碱离子向土壤表层1cm左右富集的实测结果。0%、5%和10%表示生物炭施用量的重量比,其中0%表示没有施用生物炭的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绿洲农田中30cm以上深度的土壤中施用生物炭,施用量的重量比为5%;施用方法为混施,即将生物炭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
(2)种植作物,用常用田间管理方式如放水灌溉、施肥和除草等,完成一轮作物的种植与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2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植机
- 下一篇:一种笼式电动微耕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