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3343.9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6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光源模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有效提升扩散角度的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随工业化的进步,透过电力驱动光源模组进行环境照明,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市售的光源模组又以发光二极管为现今的趋势。
然而,请参阅图1,现有光源模组2(以发光二极管为例)是由一发光体30(即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一黏合于该发光体30上单层的光学元件40(即扩散镜片)所组成,而该发光体30产生的光线将穿过该光学元件40后射出。然而,由于单层结构的设计,使得该发光体30所产生的光线,即使透过该光学元件20后入射面Sin与出射面Sout的曲率设计,其扩散角最大仅至120度左右而已,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该光源模组2的光照范围,进而导致该光源模组的适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可增加光线射出后的扩散角,进而有效地提升光源模组的光照范围。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光源模组包含一发光体以及一光学元件,且该光学元件是以呈透明且具有光固化或是热固化特性的材料制成,并覆设于该发光体上方。另外,该光学元件是以一第一光学层以及一黏合于该第一光学层上的第二光学层所组成;该第一光学层的折射率大于1;该第二光学层的折射率大于1且不等于该第一光学层的折射率。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以及该第二光学层的折射率介于1.2~2.0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的折射率与该第二光学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介于0.01至0.5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与该第二光学层间相黏合的表面的曲率,不同于该第一光学层面向该发光体的表面的曲率。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与该第二光学层间相黏合的表面的曲率,不同于该第二光学层背向该发光体的表面的曲率。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与该发光体之间间隔有一空气介质。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与该空气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介于0.1至1.0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该发光体包含有一基板以及一设于该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该光学元件设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发光体上方。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与该第二光学层相黏合的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光学层与该第二光学层其中的一者是以具有自黏性的材料制成,而使得该第一光学层或该第二光学层于固化过程中,黏合于另外一者上。
由此,透过上述本发明的设计,便可有效地增加光线射出后的扩散角,进而有效地提升光源模组的光照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光源模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光源模组
10发光体
12基板 14发光二极管芯片
20光学元件
21第一光学层
22第二光学层
S1~S3表面
G空气介质
2光源模组
30发光体
40光学元件
Sin入射面 Sout出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包含有一发光体10以及一光学元件20,其中:
该发光体10包含有一基板12以及一设置于该基板12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4,且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4是用以接收电能并将其转换成光能后射出。当然,在实际实施上,除使用上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4外,亦可使用其它可产生光线的元件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散热的大功率LED灯泡
- 下一篇:一种客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