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密闭灌洗和自体植骨固定开放性骨缺损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3897.9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雷刚;杨云刚;杨天旭;薛焕香;杨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雷刚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27/00;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团***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灌洗 体植骨 固定 开放性 缺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学和骨科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密闭灌洗和自体植骨固定开放性骨缺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能量创伤所致的创伤后骨与软组织缺损,往往合并多发复合伤,病情重、治疗周期长、组织重建工作复杂,故很难得到高水平、系统明确的治疗方案。
由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损伤原因的多样性,特别是冲击伤、压榨伤、爆炸伤等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伤口,创面污染严重,异物残留,还可能发生持续的组织坏死,因就诊不及时及初此就诊处理不当,导致皮肤软组织缺失,骨缺损及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等造成的骨碎块丢失、骨质压缩、塌陷是骨缺损的主要原因。骨质丢失的原因一方面为高能量损伤本身所致,另外创伤所致的骨折断端大量且细小的游离骨块的存在,使得骨科医生在进行清创和内固定手术时,不易将这部分骨块保留并有效固定,从而加大了骨缺损的范围。在肱骨、胫骨等骨折端常刺出皮外,骨质污染在清创时易被清除,在胫骨平台和肱骨髁主要是松质骨,因而多发生骨质压缩、塌陷,通常表现为腔隙性骨缺损。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与抗生素治疗的不断进步,严重开放骨折的治疗对于创伤外科医师来说依然是不小的挑战,只有综合仔细考虑患者及手术的综合因素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方针。目前治疗策略往往是早期清创以及重复清创以达到彻底去除坏死组织,恢复骨折稳定性、骨性重建和充分的软组织覆盖。早期建议清创固定后敞开伤口,观察5天左右再根据是否有感染关闭伤口,临床上由医生根据伤情作出能否一期闭合伤口的判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常常现出判断失误,闭合伤口后出现深部感染,需重新打开伤口二次清创处理,还可能发现不及时,迁延为慢性骨髓炎。
对于骨缺损的重建,有多种方法,包括带血管骨移植、同侧腓骨胫骨化、使用Illizarov进行骨搬移,闭合伤口后二期植骨以及运用Papineau技术开放植骨(包括髂骨、RIA植骨、Masquelet技术、骨生物技术)及截肢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植骨术需专业技术较强及大量的医院资源,血管吻合有相对高的失效率,同时还有取材区明显的并发症,因此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很多医院放弃了此项技术,Illizarov技术骨搬移有并发针眼感染、汇合区不愈合、再生骨的再断裂、畸形愈合等可能,而且大段骨缺损的治疗经常涉及到多次手术、长期的住院治疗、显著的不稳定,诸多并发症如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慢性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再次骨折,因此各种治疗方法都缺乏能够指导选择的结论性证据,所以方法的选择既需要对证据充分了解,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和医生的因素。对大段骨缺损截肢的决定是极其困难的,不幸的是,在文献中对保肢和截肢很少有一致性意见,对下肢毁损严重程度的前瞻性评分难以在临床中应用,骨缺损的大小也很难在保肢和截肢的决定中起重要作用,神经损伤及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是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骨缺损的有效治疗要求对可靠证据的充分理解,遵循骨折的治疗原则,考虑病人和患者的因素,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需要大规模多中心实验。
对于软组织缺损,因一系列的清创手术后会让创面更加难以处理,一般会延期伤口闭合、局部转移或游离皮瓣、肌皮瓣手术,同时骨折固定带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移植一期覆盖创面技术要求高,在一个受到严重创伤的肢体上施行急诊游离皮瓣转移手术,将会受到很多限制,难以普遍应用。
现在多采用VSD覆盖,而保留粉碎骨块、一期自体植骨有争议,因为游离粉碎骨块缺乏血运,加之污染是导致继发创伤性骨髓炎死骨及长期窦道不愈的感染源,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取除后旷置3月后植骨治疗。
一期植骨的争议更大,对植骨手术时机的选择,传统方法为伤口愈合良好后2-3月或更长时间再行骨移植手术,但其缺点为:1、治疗周期长;2、长时间的术前等待为二期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创面瘢痕的形成,使最终可选择的组织瓣、血管将变得很有限,而且由于缺乏表皮的可塑性,将导致骨移植区域皮肤的缝合困难,从而有引起皮肤坏死的危险;3、骨折固定时间长,导致临近关节功能恢复差,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易后遗肢体畸形和挛缩问题。
尽管随着清创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强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骨移植的安全时限随之提前,但由于一期植骨是建立在开放污染创面可能会感染的基础之上,即便已对创面进行了彻底清创、使用强效抗生素,但感染的概率仍比正常加大很多,而且一旦感染,则植骨演变为异物,进一步加重感染,增加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传统滴注引流管负压小、常堵管、引流不畅、渗漏严重,且不适用于缺损创面,负压密闭灌洗(VSD)应用于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开放性骨折时也常出现管腔堵塞,对皮下腔隙吸引作用减弱或消失现象,进而可导致皮肤下腔隙积血、创面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雷刚,未经杨雷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