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4118.7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卿;王天文;周兴;梁旭明;何晓姣;吴思澜;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哮喘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二、技术背景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四大顽症之一。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随着全球范围内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加剧,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将近0.4%,且每年呈递增态势。
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类别为:β2-受体激动剂,M胆碱受体拮抗剂、白三烯拮抗剂以及部分中成药等。总的来说,临床上治疗哮喘尚未有令人满意的药物,虽然化学药物在哮喘的治疗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存在明显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麻黄、肉桂、熟地黄、芥子、白附片、干姜、川芎。该组合物具有温肺化痰,补肾平喘,特别适用于寒哮缓解期,对哮喘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中药组合物为原料,经水提、醇沉、浓缩、制粒,制得产品。其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1)备料
按照麻黄∶肉桂∶熟地黄∶芥子∶白附片∶干姜∶川芎的重量比例为:1~1.1∶1~1.2∶4~4.5∶2~2.3∶2~2.2∶1~1.1∶2~2.4的比例备料,用于下一步的处理。
(2)水煎煮
第(1)步完成后,按照白附片的质量(g)∶纯净水的体积(mL)比例为1∶6~8的比例,先将白附片置于煎煮罐中,加入纯净水,煎煮2~2.5小时,期间保持沸腾状态,收集煎煮罐,备用。
白附片煎煮完成后,在收集备用的煎煮罐中加入肉桂、干姜、麻黄、熟地黄、芥子、川芎,混合均匀作为煎煮料,再按照煎煮料的质量(g)∶纯净水的体积(mL)比例为1∶5~7的比例,在煎煮料中加入纯净水,进行煎煮40~60分钟,煎煮完成后,过滤,收集第一次煎煮上清液,再同法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煎煮,合并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煎煮上清液,即制备出煎煮清液,备用。
(3)浓缩并制稠膏
第(2)步完成后,先将第(2)步收集的煎煮清液置于浓缩罐中,浓缩至煎煮清液的1/3~1/5,收集浓缩液。然后再收集的浓缩液中加入95%的乙醇溶液,搅拌均匀,进行第一次沉淀,直至浓缩液中的乙醇含量为60%~85%(v/v),静置24小时。
然后再泵入离心机中,在转速为3000~6000转/分下,进行第一次离心10~20分钟,收集第一次离心的上层清液。对于收集的上层清液,同法进行第二次沉淀、离心,收集第二次离心的上层清液。对于收集的第二次离心的上层清液,回收乙醇直至无乙醇味为止,收集浓缩液用于下一步的处理,分别收集沉淀和过滤液。
最后将收集的过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在60~65℃进行蒸发,蒸发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稠膏为止,收集稠膏。
(4)制粒
第(3)步完成后,按照第(3)步收集的稠膏∶糊精比例为1∶1.6~1.8的比例,将稠膏和糊精搅拌均匀,再按照干法制粒法,制成颗粒,即制备出产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主要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组合物,纯属中草药配方,适用于寒哮缓解期,对哮喘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2、本发明所制备出的产品,有服用方便简单,此剂型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特点。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备料
按照麻黄∶肉桂∶熟地黄∶芥子∶白附片∶干姜∶川芎的比例为:1∶1∶4∶2∶2∶1∶2的比例备料,用于下一步的处理。
(2)水煎煮
第(1)步完成后,按照白附片的质量(g)∶纯净水的体积(mL)比例为1∶6的比例,先将白附片置于煎煮罐中,加入纯净水,煎煮2小时,期间保持沸腾状态,收集煎煮罐,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4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