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封闭后滚扫节能环保道路清扫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5276.4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0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杰;张继祥;钱利霞;冉孟春;葛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H1/10 | 分类号: | E01H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广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后滚扫 节能 环保 道路 清扫 | ||
1.一种全封闭后滚扫节能环保道路清扫车,包括汽车底盘(1)、中置的侧扫刷(2)、水循环系统(3)、液压系统(4)、上置的垃圾箱(5)以及后置的垃圾收集装置(6)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1)上配置的发动机为全车提供动力;所述发动机除驱动整车行驶外,还可带动水循环系统(3)中的高压水泵、液压系统(4)中的液压泵以及后置的垃圾收集装置(6)工作;具体为:
所述水循环系统(3)中的高压水泵向安装在汽车底盘(1)前端的洒水管(3-1)和安装在侧扫器(2)上的洒水盘(3-2)提供高压水;
所述液压系统(4)中的液压泵向安装在侧扫刷(2)上的液压马达(2-1)和油缸Ⅰ(2-3)及安装在汽车底盘(1)上的油缸Ⅱ(7)、油缸Ⅲ(9)提供高压油;
所述后置的垃圾收集装置(6)与安装在汽车底盘(1)上的轴承座(8)铰接;所述垃圾收集装置(6)所需的动力来源于汽车后桥,由汽车后桥采集来的动力首先传至电磁离合器(6-1)及万向轴(6-2),再由万向轴(6-2)将动力传至齿轮箱(6-3),并由齿轮箱(6-3)分出两个输出轴,分别将动力传至万向轴Ⅱ(6-4)和万向轴Ⅲ(6-5);所述万向轴Ⅱ(6-4)带动链轮Ⅰ(6-6)转动,并通过链条(6-7)将动力传至链轮Ⅱ(6-8);与所述链轮Ⅱ(6-8)同轴的齿轮Ⅰ(6-9)与齿轮Ⅱ(6-10)啮合,由齿轮Ⅱ(6-10)带动主清扫装置(6-11)中的滚扫刷(6-11-6)旋转,高速旋转的滚扫刷(6-11-6)将地面上的垃圾通过垃圾出口Ⅰ(6-11-7)扫进绞龙(6-17)中;同时,所述万向轴Ⅱ(6-4)带动垃圾提升装置(6-13)中下转轴(6-13-1)和运输带(6-13-2)一起转动;所述万向轴Ⅲ(6-5)将动力传至链轮Ⅳ(6-16),再由链轮Ⅳ(6-16)通过链条(6-15)将动力传递到链轮Ⅲ(6-14),由链轮Ⅲ(6-14)带动绞龙(6-17)中的螺旋轴(6-17-1)旋转;所述螺旋轴(6-17-1)与垃圾提升装置(6-13)中的运输带(6-13-2)同向转动,将滚扫刷(6-11-6)扫进绞龙(6-17)中的垃圾通过垃圾出口Ⅱ(6-17-2)陆续送进安装于运输带(6-13-2)上的垃圾斗(6-13-3)中,并由运输带(6-13-2)带动垃圾斗(6-13-3)向上提升,把垃圾陆续送进垃圾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扫路车用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汽车底盘(1)两侧的侧扫刷(2)由液压马达(2-1)驱动旋转,毛刷(2-2)的位置可通过油缸Ⅰ(2-3)的伸缩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扫路车用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清扫装置(6-11)的位置可通过安装于汽车底盘(1)上的油缸Ⅱ(7)的伸缩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扫路车用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清扫装置(6-11)的壳体(6-11-1)的底部开有一矩形孔,在所述矩形孔的四周分别安装有前密封板(6-11-2)、左右密封板(6-11-3)和后密封板(6-11-4),使所述壳体(6-11-1)与地面间形成一个密封腔;所述壳体(6-11-1)后部安装有脚轮(6-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扫路车用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清扫装置(6-11)中的滚扫刷(6-11-6)与所述壳体(6-11-1)偏心安装,即所述滚扫刷(6-11-6)的中心轴线O1偏离壳体(6-11-1)的中心轴线O2,O1相对于O2左移20-30mm、下移30-50mm,使得毛刷(6-11-6)在与地面接触时有一定的压缩量,并和与壳体(6-11-1)垃圾出口(6-11-7)的下部保持一定的压缩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扫路车用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清扫机构(6-11)随汽车底盘的水平移动速度v与所述滚扫刷(6-11-6)的旋转角速度ω1的关系为:其中,m为毛刷数量,D为毛刷圆周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扫路车用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扫刷(6-11-6)的旋转角速度ω1与螺旋轴(6-17-1)的旋转角速度ω2的关系为:ω2:ω1=mn,其中,m为毛刷数量,n为螺旋圈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52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剥刀机构
- 下一篇:铁氧菌及利用其改良粉土液化特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