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木耳菌棒野外发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7863.7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良水;张志龙;张昌俊;洪金良;陈向阳;江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余华康 |
地址: | 3242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木耳 野外 方法 | ||
1. 一种黑木耳菌棒野外发菌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包括发菌简易棚搭建、菌棒叠放、发菌管理:
步骤1:发菌简易棚搭建: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块,平整后搭建发菌棚,采用中柱、边柱作支撑,边柱低于中柱,中柱与边柱之间采用铁丝相连,形成菌棚斜面,发菌棚为长方形,菌棚斜面上铺上一层大棚膜,在大棚膜上方再加一层遮蔽度高的遮阳网;
步骤2:菌棒叠放:将接好菌种的菌棒移至大棚内墙式叠放,每墙高8层—10层,菌棒墙长4米—6米,菌棒墙之间留40厘米—50厘米空隙,堆放后菌棒墙顶上铺一层反光膜;
步骤3:发菌管理:发菌若干天后把大棚膜掀掉,留下遮阳网,形成露天式发菌,在此后的发菌过程不动它,发菌期间每隔几天用消毒剂将棚内喷雾消毒,直到菌丝发好为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黑木耳菌棒野外发菌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中柱高3.0米—4.5米,边柱高不小于1.6米,发菌棚宽6米—10米,长米20—4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黑木耳菌棒野外发菌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中柱和边柱可以采用木杆或者竹杆或者铁管,中柱与边柱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如塑料管、木条、竹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黑木耳菌棒野外发菌方法,其特征是:发菌3天—5天后把菌棚斜面上大棚膜掀掉,发菌期间每隔7天—10天用消毒剂将棚内喷雾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未经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8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藻养殖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