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8912.9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6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夏祖讽;程书剑;王晓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3/093 | 分类号: | G21C13/093;G21C13/087;G21C9/004;G21C15/1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李东斌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对 严重 事故 新型 三重 安全 | ||
1.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壳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钢安全壳(3)、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以及安全壳底板(6),其中,安全壳底板(6)和钢束张拉廊道(2)均固定在地基上,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位于安全壳底板(6)上,并通过钢束张拉廊道(2)顶部的倒U型钢束及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筒身的插筋相连接;钢安全壳(3)罩在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外,并通过钢安全壳(3)筒壁末端的T型锚固件锚入安全壳底板(6)中;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罩在钢安全壳(3)外,并通过其筒壁上的插筋与安全壳底板(6)固定连接,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的筒壁中部开有进气口(10),在锥形屋顶中央开有排气口(11),并在屋顶外一体浇筑有环绕排气口(11)的环形安全壳冷却水箱(8);在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内部设有框架结构的安全壳内部结构(5),安全壳内部结构(5)用于容纳和支撑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等反应堆设备;玄武岩堆芯熔融物基床(12)通过耐高温钨合金钢托盘(14),置于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内的安全壳底板(6)上,普通钢结构屏蔽板结构的可熔塞体(15)搭接在安全壳内部结构(5)的框架上,并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正下方以及玄武岩堆芯熔融物基床(12)的正上方;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由圆筒形筒壁和半椭球穹顶构成,其圆筒形筒壁和半椭球穹顶的下部设有双层环向预应力钢束,锚固在圆筒形筒壁上的两个扶壁柱中,圆筒形筒壁的纵向设有穿过半椭球穹顶的双层倒U型的预应力钢束,锚固在安全壳底板下的钢束张拉廊道(2)的顶部;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的穹顶上还设有压力释放阀(7),可在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内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启动压力释放阀(7),并可同时启动安全壳冷却水箱(8)中的冷却水喷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屋顶的托架上焊接有喷淋水流量分配盘(9),安全壳冷却水箱(8)中的冷却水可流入喷淋水流量分配盘(9)后,均匀地分配至钢安全壳(3)表面并形成水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堆芯熔融物基床(12)由耐熔的玄武岩块体砌成,呈上凸的半椭球型,并在严重事故下,熔塌的堆芯熔融物在熔穿可熔塞体后流淌在玄武岩堆芯熔融物基床(12)上并散布开,降低反应性并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堆芯熔融物基床(12)中还埋有堆芯熔融物冷却管道(13);所述的钨合金钢托盘(14)为耐高温钨合金钢制成的圆环形托盘,用于防止堆芯熔融物在极端情况下熔穿玄武岩堆芯熔融物基床(12)后与安全壳底板(6)发生接触熔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内半径20m~25m,壁厚为2.2m~2.6m,穹顶厚度为0.9m~1.6m,高度为65m~75m,在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的筒身上设有两个间隔180°的扶壁柱,用于环向预应力钢索的锚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安全壳(3)为带有半椭球穹顶的圆筒形结构,其材料为锅炉钢,厚度为20mm~50mm,钢安全壳(3)的筒壁与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的间距为1.5m~2.5m,其穹顶与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1)上端半椭球穹顶的间距为3m~5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为上端带有锥形屋顶的圆筒形结构,其筒壁厚度为0.8m~1.5m,筒壁与钢安全壳筒壁的间距为0.9m~1.1m,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屋顶采用钢结构托架上浇混凝土结构,其中,混凝土部分的厚度为0.8m~1.5m;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上端的环形安全壳冷却水箱(8)其储水量为3000~4000吨;所述的进气口(10)由直径为500mm的碳钢管制成,其埋入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筒壁中部,并与水平呈一定倾角,用于非能动冷却时,外部冷空气流入;位于钢筋混凝土屏蔽厂房(4)顶部的排气口(11)为直径7m~13m,被安全壳冷却水箱(8)环绕的圆柱形空腔,用于非能动冷却时热空气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严重事故的新型三重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壳内部结构(5)的墙体上开有贯穿孔类型的堆芯熔融物扩散孔(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89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