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0252.8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邹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王加岭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弯曲 射频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传输高频电信号的重要元件之一,射频同轴电缆以其高频损耗低、屏蔽及抗干扰能力强、频带宽等优异特点,被广泛用作无线电通信、微波传输、广播通信等系统的基站发射机、接收机、无线电通信设备之间或高频领域中的信号传输线。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射频同轴电缆正朝着轻型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如何在不降低射频同轴电缆电气性能的条件下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传统的射频同轴电缆的内导体材料大多选用铜包钢、铜包铝等合金材料,这些合金材料虽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但耐折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电缆综合机械性能的提高,也增加了线缆的安装难度。故要使射频同轴电缆既满足优异的电气性能,又满足轻质耐弯曲的要求,有必要改进传统的内导体结构,使内导体材料既能保证电缆的传输性能,又能满足质量轻、机械强度高等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该射频同轴电缆生产成本低、重量轻、易于安装和维护,不仅具有表面平整光滑、高抗压、高抗张强度的优异性能,还具有回波损耗小、衰减小、耐温特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所述的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以及护套,所述的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上,所述的外导体包覆于绝缘层上,所述的护套包覆于外导体上。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导体采用了组合内导体的结构,其由内导体中心加强件和内导体外层组成。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导体中心加强件采用了芳纶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棒材。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导体外层为厚度100um的铜管。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层由皮泡皮结构的物理发泡聚乙烯构成。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导体选用了光滑铝管的结构,其由光滑铝带纵包焊接构成。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护套为由聚氯乙烯通过挤塑工艺挤包的护套。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该射频同轴电缆生产成本低、重量轻、易于安装和维护,不仅具有表面平整光滑、高抗压、高抗张强度的优异性能,还具有回波损耗小、衰减小、耐温特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内导体中心加强件,2、内导体外层,3、绝缘层,4、外导体,5、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3、外导体4以及护套5,所述的绝缘层3包覆于内导体上,所述的外导体4包覆于绝缘层3上,所述的护套5包覆于外导体4上。
本发明提及的新型耐弯曲的射频同轴电缆的内导体采用了组合内导体的结构,以确保射频同轴电缆具有轻质耐弯曲的特性,该内导体由内导体中心加强件1和内导体外层2组成。其中,内导体中心加强件1采用了芳纶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棒材,这种材料具有密度小、质量轻、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耐久性能好的优点,其密度为1.8g/cm3;内导体外层2采用厚度为100um的铜管,以确保该射频同轴电缆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由于芳纶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棒材能和外层铜管有效地黏附在一起,且其线膨胀系数与铜管的匹配,故在温度变化时能够抑制铜管的线性变化,避免或减少因铝质外导体与铜质内导体在连接头端部发生相对位移而造成连接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