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0298.X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邹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6;H01B3/44;C08K3/34;C08K3/04;C08J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王加岭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同轴电缆 绝缘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尤其涉及一种材料发泡度高且均匀,性能全面且稳定的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属于同轴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电缆的得名与它的结构相关,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射频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为金属实心线,里层绝缘材料可选用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即外导体,外导体大多采用金属铜丝、铝丝或合金丝,通过编织或非编织的形式缠绕在里层绝缘材料上,外导体的外部通常采用聚氯乙烯材料进行包覆,形成护套结构。射频同轴电缆是局域网中最常见的传输介质之一,之所以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是为了防止外部电磁波干扰正常信号的传递,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现行技术中,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大多采用聚乙烯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耐低温性、耐酸碱侵蚀性、耐吸水性以及高电绝缘性能等优点,但聚乙烯耐环境开裂性和耐热老化性较差。综上所述,选用单一材质的聚乙烯绝缘体制得的射频同轴电缆在一些力学性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射频同轴电缆的使用性能及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该绝缘体材质选配得当,成本适中,制得的绝缘体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绝缘性能突出,提升了射频同轴电缆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是一种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该绝缘体为泡沫绝缘体材料,主要由改性聚丙烯树脂、成核剂和发泡剂等物料混合配制而成,所述的改性聚丙烯树脂为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共混产物,所述的成核剂选用无机类填料,所述的发泡剂选用物理发泡剂。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改性聚丙烯树脂中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份数比约为100:6-8。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成核剂选用的无机类填料可以是滑石粉、云母粉、炭黑粉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成核剂的平均粒径约为2.5-3.5u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成核剂与改性聚丙烯树脂的质量百分比约为:6%-8%:92%-94%。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发泡剂选用的物理发泡剂可以是氮气、二氧化碳、氩气中的一种。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该绝缘体选材得当,成本适中,综合力学性能稳定,绝缘性能突出;同时,其物理发泡过程科学、合理,发泡度高且均匀,使射频同轴电缆的使用性能更为稳定,应用范围更为宽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中提及的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该绝缘体为泡沫绝缘体材料,主要由改性聚丙烯树脂、成核剂和发泡剂等物料混合配制而成,所述的改性聚丙烯树脂为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共混产物,所述的成核剂选用无机类填料,所述的发泡剂选用物理发泡剂。
进一步说明,上述改性聚丙烯树脂中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份数比约为100:6-8;成核剂选用的无机类填料可以是滑石粉、云母粉、炭黑粉中的一种;成核剂的平均粒径约为2.5-3.5um;成核剂与改性聚丙烯树脂的质量百分比约为:6%-8%:92%-94%;发泡剂选用的物理发泡剂可以是氮气、二氧化碳、氩气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及的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体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配制改性聚丙烯树脂,改性聚丙烯树脂由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共混工艺制备而成,两者混合的质量份数比约为100:6;配制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导入炼胶机内进行共混改性,炼胶机转数约为100rpm,料筒温度控制在190℃左右,共混时间约为10分钟;第二步,将共混料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为20:1,挤出机料口的温度为225℃;
b)塑化发泡,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将改性聚丙烯树脂添加至双螺杆挤出机中充分搅拌并熔融,料筒温度控制在220℃-225℃;然后,向料筒内添加成核剂,本实施例选用滑石粉,充分搅拌并塑化,料筒内的压力控制在200bar左右,塑化时间约为16-17分钟;最后,向料筒内注入物理发泡剂,本实施例选用氮气,氮气注入压力约为380bar,充分搅拌,使氮气在熔融料中处于过饱和状态,搅拌时间控制在30-32分钟;本实施例中,成核剂与改性聚丙烯树脂的质量百分比约为:6%: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