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潮实木地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91054.3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8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于桂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桂菊 |
主分类号: | B27D1/10 | 分类号: | B27D1/10;E04F15/04;E04F15/18;B32B33/00;B32B2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潮 实木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板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潮实木地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地板均为多层木板通过黏合剂复合而成,制作时多层板的每一层都要涂胶,所以用胶量比较多;强化地板,是将木板废材打碎再胶粘起来,由于木片之间相邻的木板侧壁上整体要用胶水粘住,导致粘贴成可以使用的大木板片含有大量的胶水,污染较大,甚至造成甲醛释放超标损害地板使用者的健康;而纯实木地板虽然没有用胶的地方,但成本太高,加工后的很多小木条、木片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利用,造成原材料木材的大量浪费,因此提供一种环保且节约原材料的实木地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发明专利“CN100348811C”公开了一种浮雕锁扣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制作方及其生产设备,其制作芯板时,需要将木板条上锯出槽后填入线绳和黏合剂从而制成芯板,在芯板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黏合剂进行粘合,虽然利用了废弃的小木头和木片,但没有实现不利用黏合剂也可将木板条串接成芯板的技术,仍不利于环保,同时胶黏剂将木板条串联起来,在木板条受潮时,受胶黏剂挤压,其膨胀、缩小余度受限幅度大,容易发生变形,不耐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实木地板。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潮实木地板,包括表板、芯板和背板,所述芯板由若干个木板条通过至少两根沿芯板长边方向设置的连接绳串接而成,所述木板条与木板条之间、所述木板条与连接绳之间没有任何胶黏剂;
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从废弃的木板条中选择大小相同的木板条摆齐,使用穿绳机在木板条上切割凹槽,在切割凹槽的同时向凹槽中压入连接绳制成芯板,在制成的芯板的上、下两面通过胶黏剂分别固定表板和背板制成实木地板,将制成的实木地板的四个侧面涂覆防潮油;所述凹槽的宽度与连接绳的直径大小之比为1.7:2~2:2.5。
进一步地,所述防潮油由桐油、蓖麻油、雪松油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绳为两个,分别嵌入在芯板的两条长边的靠芯板中心线侧;所述穿绳机包括机架(1)、滑动平台、穿绳机构、控制箱(3),所述机架(1)中部设置龙门架(2),所述滑动平台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龙门架(2)内下方,所述穿绳机构安装在龙门架(2)上;所述滑动平台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两条平行的导轨(4)、安装在导轨上的工作台(5)和安装在机架上通过变速箱(6)和链条(7)连接工作台的平台电机(8);所述穿绳机构包括切槽装置、压绳装置、压齐板(9);所述切槽装置包括切槽电机(10)和连接切槽电机的锯片(11),用于在木板条上切割凹槽;所述压绳装置包括两个压轮(12)、两根连接绳(15),所述连接绳(15)的一端经过压轮固定在导轨下方的机架上,所述压轮的位置与锯片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压绳装置用于向凹槽中压入连接绳;所述控制箱(3)与切槽电机(10)和平台电机(8)电连接,压齐板(9)设置在龙门架(2)下部。
本发明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利用穿绳机的切槽装置切出凹槽、压绳装置压入连接绳,将若干个摆放整齐的木板条串接起来制成芯板,将废弃的木板条、木片重新利用起来,既满足了用户对实木地板的向往也降低了成本,废物再利用,形成价格低廉的实木地板,节约了能源,同时芯板制作时无需使用黏合剂,大大降低了地板黏合剂的用量,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2)采用切槽装置、压绳装置、压齐板配合,实现机械穿绳,将切槽、穿绳同步完成,并选择合适的凹槽、连接绳大小比例,制成的芯板不需要黏合剂即可牢固固定连接绳使木板条不散开,无须手动调整、无须大力挤压,使得串接起来的木板条之间松紧合适,受潮时有一定的余度,余度不受胶黏剂的限制,耐潮。同时在实木地板的四个侧面涂覆防潮油,增强防潮效果,使得地板更加耐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所述穿绳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右视图。
附图4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附图6为所述芯板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桂菊,未经于桂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1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