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莜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研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1348.6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才;周海涛;杨晓虹;张新军;李天亮;刘文婷;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莜麦 显性 雄性 不育 材料 研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莜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研究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莜麦(A.nuda大粒裸燕麦)是我国华北北部冀晋蒙三省区、西北的陕甘宁青四省区以及西南云贵川大小凉山等高纬度、高海拔、高寒边远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在我省张、承两市的坝上及坝下高寒山区种植面积占粮播面积的30-50%。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其籽实具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血糖的功效,被作为一种功能性保健食品得到开发利用。因此开展莜麦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做好莜麦新品种的选育,对推动我国莜麦的开发和产业化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莜麦起源于我国,由于长期生长繁衍于我国北方高寒干旱区的单一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其耐旱不耐倒,耐瘠不高产的单一的品种资源类型,因此必须引进外源基因来改变这种局面。莜麦是自花授粉性很强的作物,天然杂交率极低,据杨才试验,去雄不剪颖天然杂交率只有0.1-0.3%。而且由于莜麦颖壳长而软,去雄授粉非常困难,一个熟练工,每天只能做150-200朵左右的花,且由于人工杂交的技术问题,品种间杂交结实率也只有5-8%,很难超过10%,因此说,莜麦杂交结实率低、费工、费时、成本高,故而影响了广泛地配置组合和开展应用更深层次的杂交育种方法。若能采用显性核不育育种方法,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性雄性核不育是受一对单基因控制的不育类型,其特点是:不育度高,F1代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1∶1,而分离出的可育株后代不会再分离出不育株,是一项很有效的育种方法。
从1972年由高忠丽发现,经邓景扬鉴定出小麦太谷显性雄性核不育以来,相继在棉花、马铃薯、莴苣、红胡麻草、谷子、亚麻、水稻、油菜、大白菜等10多种作物上发现过14例显性核不育材料。并在这些作物育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利用小麦显性太谷核不育在“六五---八五”10多年的时间里就有14个品种通过了审定,覆盖面积达180万公顷。作为杂交工具利用显性核不育育性稳定,雄性败育彻底,可以省却人工去雄、授粉工序;利用显性核不育便于开展轮回选择;利用显性核不育可打破不利的连锁使其变为有利的基因连锁;利用显性核不育抑制或筛选最佳遗传背景以优化组合等。通过基因充分交流而组装起来的材料,经过天然淘汰与人工选择, 就有可能从中获得突破性品种,如在小麦上解决了耐干旱、耐盐碱、抗赤霉病、抗小麦吸浆虫等多种国际上尚未突破的难题。可见显性核不育在作物育种上,特别是自交性强的自花授粉作物上,育种应用效果明显,效益大,价值高。而在莜麦上还没有发现和研究利用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的报道。本项研究是对杨才1996年发现的不育材料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实践证明,显性雄性核不育在莜麦育种上应用,效果很好,对推动世界莜麦乃至燕麦的科学进步,带动莜、燕麦产业化发展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生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莜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研究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针对上述材料进行研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莜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不育材料的特征、特性研究方法。直观性状,主要采取不育材料与母体的对比调查法,进行特征的区别描述;花粉育性是,用碘化钾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法,对不育材料和母本进行对比检测。
(2)杂交方法的研究。种植不同比例的母、父本对结实率的影响。
(3)不育材料的遗传分析研究方法。①不育材料F1代的育性调查:采取不育材料与母本和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测交,对其F1代分离出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分离比列进行调查;②不育材料F1分离出的可育株跟踪调查:调查代数为2~10代;③不育材料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育性状况:设坝下、坝上和坝下温室三种生态条件,调查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
(4)不育材料的不育度调查方法。根据可育株与不育株的特征,在莜麦抽穗时授粉前将不育株穗子套袋,成熟前摘下袋子,调查结实情况,计算不育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1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