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切换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2185.3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5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洪群泰;吴龙海;吴丰旭;郭真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00 | 分类号: | G02B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切换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光折射原理所设计,可使通过的光线切换为穿透的透明态或散射的雾态的光切换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型玻璃、窗户的发展,各种光调节装置或光切换装置的应用随之增加。传统电控液晶智能型窗户,其技术原理是在两片玻璃之间夹有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再利用外加电场控制液晶,使液晶的排列方向有序或无序,而调变光线穿透的状态。所谓高分子分散型液晶为将液晶滴均匀分散在高分子基材中,并需要持续供电维持高分子分散型液晶顺向排列,以获得穿透态。然而,此种智能型窗户容易具有液晶分散不均问题,且持续供电亦额外造成能源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切换模块,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中液晶分散不均及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切换模块,该光切换模块包含:偏光组件,该偏光组件包含:偏光层,其具有吸收轴;以及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位于该偏光层的光入射面的相对面,且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具有方向可变化的第一光轴;相位差组件,该相位差组件包含:基材,其具有折射率,且该基材的表面具有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双折射层,其设置于该基材的该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之上,且该双折射层具有平行于该双折射层的长轴方向的异常光折射率及平行于该双折射层的短轴方向的寻常光折射率;以及第二图案化相位差层,其位于与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相邻处且位于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与该双折射层之间,使该相位差组件具有方向可变化的第二光轴;其中,该偏光组件与该相位差组件相邻设置,使该偏光组件位于光的入射侧,该相位差组件位于光的出射侧,且该基材的该折射率与该双折射层的该异常光折射率或该寻常光折射率的其一相同;以及位移机构,连结于相邻设置的该偏光组件与该相位差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以调控该偏光组件与该相位差组件的相对位置,而改变该光切换模块的雾度。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相位差组件的该基材的该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中,具有方向可变化的配向微结构,使该相位差组件具有方向可变化的该第二光轴。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的该第一光轴的方向具有连续、不连续或连续与不连续组合的变化。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相位差组件的该第二光轴的方向具有连续、不连续或连续与不连续组合的变化。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的该第一光轴与该相位差组件的该第二光轴的排列形式为曲线、折线、直线或其组合。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与该相位差组件的延迟值为±λ/4,且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的方向可变化的该第一光轴与该偏光层的该吸收轴夹角成45度与135度。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图案化相位差层与该相位差组件的延迟值为±λ/2。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材表面的该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其排列方式为一维排列或二维排列。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包含凸起或凹陷的表面微结构。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为球面微透镜、非球面微透镜、微菱镜、粗糙面结构或其组合。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光散射微结构的剖面形状为多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其组合。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光散射微结构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μm至1000μm。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光散射微结构的宽度范围为10μm至1000μm。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光散射微结构的高度范围为10μm至1000μm。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双折射层包含液晶、双折射晶体或双折射树脂材料。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偏光层为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染色型偏光板、涂布型偏光板、光栅型偏光板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2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生长再造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养生线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