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频谱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92670.0 | 申请日: | 2014-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4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田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向军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A61N5/06;A61N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2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频谱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能量频谱袋。植物能量健身频谱袋可以将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弥散出的电磁能量采集并储存在水中,再通过能量辐射传导到水袋中,当把水袋贴敷在人体的某些穴位后,植物能量和频谱作用于经络和穴位,可以起到人体保健和缓解饥饿感的作用,通过减少饮食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治疗因过量饮食而导致的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
背景技术
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生物学家格威奇(Gurwitsch)发现,把一个出芽的洋葱放在没有发芽的洋葱周围,发现可以促进这些洋葱的发芽,进而还发现两者之间间隔着石英玻璃仍具有这种生物效应。
俄籍华人科学家姜堪政教授在格威奇(Gurwitsch)的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由于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复杂的生理活动,体内的电子运动十分活跃,所以一切生物都能向体外释放出电磁能量波,提出生物微波场导学说。
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由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这两者交叉融合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光子学。生物光子学主要以量子光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生命系统的弱光及超弱光子辐射探测系统作为实验手段来研究光子 ——生命体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和物理本质。
本人20余年来一直从事人体和植物生物能量场研究,先后发明出假性近视滤场治疗器(ZL95214858.7)、动、植物磁信息水机(ZL03250768.2)、活性水处理器(ZL01119150.3)、场导理疗机(ZL201010155889.2)、生物频谱杯装置(ZL200420014318.7)。
发明内容
为了利用植物能量和频谱缓解饥饿感,达到减肥目的,并且治疗因过量饮食而导致的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频谱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植物频谱袋由水袋、水容器、支架、螺旋桨、微型电机、螺旋桨防护罩和绿色植物七部分构成。
水袋放置在水容器上方,水袋和水容器为密闭的中空结构,内充有水液,水液为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的水。水容器与一个空壳状的螺旋桨防护罩相连接,螺旋桨防护罩内设有一螺旋桨,螺旋桨的桨叶由反磁性金属构成,螺旋桨与微型电机轴相连接,支架与螺旋桨防护罩相连接,使螺旋桨防护罩悬空起来,在螺旋桨防护罩下方放置有一盆绿色植物。
活体绿色植物在新陈代谢时会辐射出电磁能量(电磁场、生物光子),这些电磁能量可以穿透有塑料材料制造而成的螺旋桨防护罩,会受到旋转的反金属材料制造的螺旋桨叶片的作用,水容器中的水就可以获得微弱磁气和频谱。由于磁气和频谱在水中不可能长久储存,水容器中的水对磁气和频谱实质上边吸收边释放,只是吸收的多而释放的少,这样经过一定的时间,水容器中的水的磁气即可达到一定的强度。
关于旋转的反磁性金属螺旋桨桨叶可以对植物弥散出的物质作用,并可以使植物能量和频谱储存到水中,其作用机理有以下四个方面假设。
一.生物孤立波假设。自然界存在两种形态的波:线形波和非线形波。国外曾有些科学家提出,人体和其它生物除了能产生线性电磁波外,还会产生某种相干性电磁波——光波和相干性的弹性波——声波,认为这两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种孤立波。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波,属于非线形波,具有粒子特性,并有较好的稳定性。
俄罗斯姜堪政教授经过实验发现,动物和植物辐射出的能量波的频谱对人的健康虽然非常有益,但通常情况下这些能量波的能量都很小,不能直接对人产生影响。利用国产微波小功率计检测,动物和植物发射出的生物微波的功率为几十微瓦。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动物或植物辐射出的能量波的强度。
聚焦法:俄籍华人科学家姜堪政博士采用聚焦的方法来提高植物或动物的能量强度。他发明了一种叫场导舱(国际专利PCT/RU96/00236,俄罗斯发明专利2090613、1828665,5002376/13)的装置,场导舱呈椭圆型,内壁电镀黄金,如同镜子一样光亮,绿色植物或动物放入场导舱内的特定部位后,就可以将它们辐射出的线形波聚焦到人体身上,达到健身和治病效果。
蓄能法:植物能量健身袋采用了蓄能的方法来提高生物能量强度。
孤立波具有粒子的特性,粒子好比是直径很小的球,孤立波在和反磁性金属(金、银、铜、铝等)发生碰撞后会在其表面会发生反弹,就像乒乓球碰到墙壁会弹回去一样。国内有人试验发现,生物弥散出的孤立波 的速度较慢,因此需要某些装置才能将这些孤立波吸收和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向军,未经田向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2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