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丹参提取物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93757.X 申请日: 2014-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3830322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8
发明(设计)人: 陈曦;侯琬实;侯文阁 申请(专利权)人: 侯文阁
主分类号: A61K36/537 分类号: A61K36/537;A61K9/48;A61P1/16;A61P3/06;A61K47/14;A61K47/24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代理人: 李婉婉,张苗
地址: 130012 吉林省***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丹参 提取物 软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含丹参提取物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临床常用于心脑血管活血化瘀症。现代研究表明,丹参能促进肝细胞分化增殖,提高肝脏的再生力,可部分逆转酒精对肝脏再生的抑制作用。丹参酮IIA是丹参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是天然抗氧化剂。丹参酮IIA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减轻脂质过氧化对肝脏起保护作用。(蒋惠娣、黄夏琴和杨怡,九种护肝中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1997,20(12):624-626)。丹参酮IIA在水中几乎不溶,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不适宜制成口服制剂(许昌胜等,丹参酮IIA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和结构修饰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3,(37)2:58-65)。为了提高丹参酮IIA活性成分的作用,现有技术采用化学修饰成丹参酮IIA磺酸钠,如CN1624474A。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临床使用受输液pH值影响,易发生浑浊、析晶等现象,也受到了限制使用。

大豆磷脂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等混合物。不同分子构型磷脂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证明: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也称“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损伤,促进了神经细胞对于外源性的β-淀粉样蛋白的吞噬和代谢降解(张晓辉等,多烯磷脂酰胆碱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3):2438-244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含有丰富油酸成分也是脂溶性化合物非常好的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磷脂酸胆碱是最具生物学活性的磷脂。磷脂酰胆碱由于甘油基1位和2位结合脂肪酸的链的长短和饱和度不同,因而各种磷脂酰胆碱生物学功能也不同。德国科学家对大豆磷脂进一步纯化,获得了两个烃基侧链上都含不饱和双健亚油酸的磷脂酰胆碱(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也有称“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多烯磷脂能够替代内源性饱和磷脂,使膜流动性与跨膜转运系统活性增强,易使受损的肝细胞膜得以恢复。多烯磷脂酰胆碱含有丰富油酸成分也是脂溶性药物非常好的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中链甘油三酸酯(也称中链油)主要成分是辛酸和癸酸的甘油三酯。中链甘油三酸酯具有很好的脂溶性,是长链脂肪酸的100倍,常作为多种临床肠外营养使用并不产生脂肪蓄积。

从植物里提取具有药用和保健作用的可食用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例如罂粟籽油,紫苏籽油、月见草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研究证明罂粟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8%以上,罂粟籽油已鉴定出的成分还含有烃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和呋喃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还有部分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祖新,罂粟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10,18(6):20-21)。罂粟籽油具有软化血管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沉积、抑制肝脏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改善睡眠质量。罂粟籽油还具有极好的脂溶性作用和特殊的清香味。鱼油富含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DHA为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

肝脏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大型器官。事实上,所有的化学物质是通过损害肝细胞膜的方式来损害肝脏。据统计,我国大、中城市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已达人口总数的8-10%,60-90%的肥胖者都患有脂肪肝。30岁左右的男性中约有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75-90%慢性嗜酒者有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也趋年轻化,我国已经成为肝病大国,各种类型肝病已越来越成为主要疾病之一。

丹参酮IIA药学上现有技术应用大都采用聚氧乙烯类化合物作为丹参酮助溶剂。CN101732409A涉及一种丹参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溶剂是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0和少量丙二醇。CN102100741A涉及一种丹参总酮复合制剂,虽然使用了中链甘油三酸酯,但是,仍然采用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1,2-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

一些常规的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例如,已公布的大量文献证明,聚乙二醇(PEG)几乎没有副作用和毒性,但是欧洲食品安全局研究认为,PEG人体内的吸收程度依赖于其聚合物的分子量,低分子量的PEG更容易被吸收。加拿大卫生部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8年对PEG的动物研究数据作为产品批准放行的限度。PEG的吸收程度取决于其分子量,即低分子量PEG(如1000或更小)比高分子量PEG(如4000或6000)更容易被体内吸收。不同的国家对聚乙二醇的平均每人摄入量有着不同要求,因此这类化合物为人们长期的大量食用还有待认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文阁,未经侯文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3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