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4060.4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4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浩介;井上敏郎;菊池聪;山本隆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振动 噪音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例如在车辆行驶时在车厢内会产生振动噪音,该车用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输出对该振动噪音形成干涉以抵消该振动噪音的振动噪音抵消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有一种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下面也称为ANC装置,Active Noise Control),该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在根据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输出乐音(音乐声音)的同时,也输出与车厢内的噪音位相相反的抵消音,以消除该噪音。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045955号中公开有如下这样一种装置,即,由音频信号中提取出以相当于路噪的频率成分为中心的成分,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从而对音响的音质进行补偿处理以提高音质。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37636号中公开有如下一种装置,即,根据音响的信号等级(下面有时仅称为信号等级)或者车速来调整抵消信号(用于生成抵消音的信号)的振幅。例如,车速为零,音频信号比规定值大等的条件得到满足时,使抵消信号的振幅为零。
然而,根据上述公报特开2008-137636号的图2A~图2C的记载可知,抵消信号的振幅由基于车速的第1增益与基于信号等级的第2增益的乘积决定,因此,在音频信号等级大于规定的阈值时,会使第2增益的值为零。
然而,在车速增加到十分大使得路噪增大时,由于,如上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保持为零,因而,控制处于“关闭”的状态。即,在考虑车速与信号等级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控制这一点上,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考虑车速与信号等级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控制的车用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车用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包括:抵消信号生成机构,其根据有关路噪的基准信号生成用于抵消所述路噪的抵消信号;音频信号生成机构,其用于生成音频信号;混频器,其对所述抵消信号与所述音频信号进行混频而生成混频信号;声音输出机构,其输出所述混频信号;检测机构,所述抵消信号与所述路噪产生干涉后形成残余振动噪音,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位于评价点处的由所述残余振动噪音与所述音频信号构成的所述混频信号。还包括:信号等级检测机构,其检测出频率位于所述基准信号的频率附近的所述音频信号的信号等级;振幅限制机构,其根据所述信号等级来限制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车速检测机构,其用于检测车速。所述振幅限制机构根据所述车速改变振幅限制规则,该振幅限制规则表示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的限制值相对于所述信号等级的关系,所述振幅限制机构基于按照该振幅限制规则求得的所述限制值来限制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
如此,由于设置有振幅限制部,该振幅限制部根据车速来改变表示第1抵消信号的振幅的限制值相对于信号等级的关系的振幅限制规则,基于按照该振幅限制规则求得的限制值来限制第1抵消信号的振幅,因而,能够得到与车速、信号等级的变化对应的限制值。从而,能够在考虑车速以及信号等级的关系的基础上执行细致的控制。
所述振幅限制规则可以为由至少1个系数确定的函数,所述振幅限制机构可以根据所述车速改变所述至少1个的系数,对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进行限制。如此,由函数来表征振幅限制规则,从而能够简单地通过改变系数来改变振幅限制规则的特性。
所述振幅限制规则可以为表示所述限制值的对应于所述信号等级的多个图表值,所述振幅限制机构可以根据所述车速改变所述多个图表值中的至少1个,对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进行限制。如此,由图表(table)来表征振幅限制规则,从而能够简单地通过改变图表值来改变振幅限制规则的特性。
另外,车用主动式振动噪音控制装置可以还包括:第2抵消信号生产机构,其生成针对不同于所述路噪的事态的第2抵消信号;第2混频器,其对所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2抵消信号进行混频而生成抵消混频信号;振幅调整机构,其根据被所述振幅限制机构限制的所述抵消信号的振幅,调整所述第2抵消信号的振幅。从而,能够生成适应于混频器46的输出范围的特性的抵消混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4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频声波的编码及解码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驱动芯片双通道信号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