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4947.3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李小红;崔力波;杨兵;张旭东;唐达昆;胡小银;杨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桥梁 支座 端假悬拼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节段预制施工具有占用场地少、施工速度快、精度高、质量容易控制,减少现场调整时间等优点,特别是在城市拥挤地区,其构件化、工厂化特点得到最好的体现。节段梁进行拼装可以采用整孔拼装和对称悬臂拼装的方式,其中对称悬拼由于每次起吊节段数量少,架桥机相对简单,因此对称悬拼是节段拼装方法中较好的一种。
对于多联桥梁,在成桥前支座不能受力,特别是对于凸型支座端(如图1所示),进行对称悬拼时在支座端缺少固结条件,一般多采用支架法先将半跨桥梁拼装好。但这种方法占地大,对下部交通影响较大,而且高空风险高,施工耗时。为此,本发明针对这种凸型支座采用一种假悬拼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其针对凸型支座端构建假悬拼结构,使得一般节段梁可以按照悬臂拼装方法进行依次拼装,减小了支架法的影响,没有支架周转时间,减少了施工对下部交通的影响。
一种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两个支座节段梁吊装至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上,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安装在墩柱上,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和支座节段梁之间安装临时支座;
步骤二、在支座节段梁和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的上下两侧面之间分别安装顶部垫片和底部垫片;
步骤三、在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和支座节段梁的顶部安装临时预应力束,底部安装临时预应力钢筋,并进行张拉,将支座节段梁和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固结在一起,通过临时预应力束、临时预应力钢筋、顶部垫片和底部垫片形成假悬臂;
步骤四、普通节段梁按照一般的悬臂拼装方法,在所述假悬臂上进行施工,通过张拉节段梁顶板的永久预应力束来固定第一片普通节段梁;
步骤五、拆除底板的临时预应力钢筋后,对其他普通节段梁(4)依次安装并张拉节段梁顶板束;
步骤六、悬臂节段全部架设完毕并合龙后,节段梁顶板的临时预应力束一束一束的进行切断;
步骤七、移除顶部垫片、底部垫片和临时支座,安装永久支座,完成体系转换。
如上所述的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所述底板的临时预应力钢筋拆除在步骤三形成假悬臂后或第一片普通节段梁拼装后进行。
如上所述的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顶部垫片和底部垫片为(300-500mm)*(800-1300mm)的混凝土块。
如上所述的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临时预应力钢筋采用Φ32mm及以上钢筋,每侧至少一根。
本发明通过临时预应力束和临时预应力钢筋将两个支座节段梁进行对拉和施加预应力,从而承受两侧各自和对称悬拼对应的节段梁数量。由于采用了临时预应力结构将悬臂拼装的弯矩、压力等内力传递到盖梁上,实现了支座端悬臂施工可能性;构建了假悬拼结构后,一般节段梁可以按照悬臂拼装方法进行依次拼装,减小了支架法的影响,没有支架周转时间,减少了对下部交通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带凸型支座端的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四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构建的假悬臂的断面图。
图中:1—墩柱,2—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3—支座节段梁,4—普通节段梁,5—临时支座,6—顶部垫片,7—底部垫片,8—临时预应力束,9—临时预应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考图2-5,本发明对称悬拼桥梁支座端假悬拼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吊车、架桥机或其他设备将两个支座节段梁3吊装至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2上,所述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2安装在墩柱1上。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2和支座节段梁3之间安装临时支座5,用以承担竖向力并调整支座节段梁3和普通节段梁4的位置(如图2所示)。
步骤二、在支座节段梁3和带凸型支座端的盖梁2的上下两侧面之间分别安装顶部垫片6和底部垫片7(如图3所示),用以传递弯矩并调整支座节段梁3和普通节段梁4的线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4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