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固沙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5501.2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任珺;孔致祥;管东红;陶玲;陈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双泰凹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固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沙方法,特别是一种运用污泥进行固沙的污泥固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污泥年产生量约800万吨干重(折成湿泥饼约为3200万吨),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现阶段常用的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等。而在我省,污泥脱水后的泥饼由车直接运至兰州市垃圾填埋场填埋,这些污泥造成垃圾填埋场运行负荷增大,作业困难,堵塞渗滤液收集管,同时将占用大量土地。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优于猪牛粪等农家肥,且具有较强的粘性和吸收性,相对于工业污水污泥,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和较低的重金属含量。我国流动沙漠防沙治沙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沙障固沙技术、植物固沙技术、沙地造林技术等。机械沙障固沙技术是采用柴、草、树枝、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此控制风沙流动的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况,达到防风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力及地貌状况。机械沙障治沙是植物固沙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目前治理风沙成本高昂,同时污泥的处理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本专利需要提供一种将污泥化废为宝,通过污泥进行沙漠固沙的方法,及解决了污泥的处理问题也能降低治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污泥进行沙漠治理的污泥固沙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固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将污泥进行脱水,然后向脱水污泥中加入凹凸棒粘土粉末,制成混合污泥;
B、在流动沙丘上挖设槽道,槽道交错形成格子,然后将混合污泥堆置在槽道中并且向上继续堆置高出沙丘表面,形成混合污泥格;
C、在混合污泥格内的沙地播撒沙漠植物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加入凹凸棒粘土粉末比例为每1立方米脱水污泥中加入10千克凹凸棒粘土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棒粘土粉末的大小为100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槽道深0.1米,混合污泥格地面上高度为0.3米,混合污泥和槽道宽度均为0.3米。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污泥格为边长1米的方格。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污泥格为边长1米的六边形格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污泥固沙方法通过将污水处理厂得到的污泥进行脱水,然后通过加入凹凸棒粘土粉末从而变废为宝,用于沙漠治理,这样降低了污泥的处理成本,同时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沙漠固沙作用,一举两得,同时应用污泥进行固沙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十分低廉,并且见效快,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发明的污泥固沙方法,首先污水处理厂处理好的污泥通过中立沉降浓缩,将污泥中的间隙水去掉,从而得到脱水污泥,然后按照每1立方米脱水污泥中加入10千克100目凹凸棒粘土粉末的比例加入凹凸棒粘土粉末并搅拌均匀,做成固沙用的混合污泥。
然后在流动沙丘上挖横竖的槽道,槽道相互之间间距保持一致纵横交错形成方格,槽道宽度为0.3米,槽道之间间距保持1米,这样之后将混合污泥堆置在槽道中,将槽道填满之后继续向上堆筑,再将堆筑好的混合污泥拍实,最后使堆筑好的混合污泥高出地面0.3米,这样就形成了边长1米的方形混合污泥格。最后在混合污泥格内的沙地上撒上当地适合的沙漠植物种子,进行浇水,如果当地年降水量超过200毫米,则不需要进行人工补水就可以,这样两年之后覆盖度就能达到25%以上,丰富度达到12以上,植物多样性指数达到1.2以上,形成良好的固沙体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混合污泥格的形状除了正方形之外,还可以是正六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其他几何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双泰凹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双泰凹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5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