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移动立体车库后列取车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6317.X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杜万兵;陈逢强;张春;李宁;陈永航;林东水;陈笃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炜城智能停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移动 立体车库 后列取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移动立体车库的取车装置(搬运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平面移动立体车库的搬运器上使用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后列取车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剧增,停车位供需失衡的情况会越趋严重,因此停车位的需求与规划必需从传统二维的平面方式转向三维的立体停车方式,才符合现实的需求。采用经济、美观、实用和占地面积小等特性的新型立体停车设备,充分利用有限的地形和空间,大幅增加停车位数量,不但能减缓城镇停车难的问题,同时车辆静态管理进入有序的过程。很多大中城市占用道路停车、占用居住区绿地停车越来越严重,从而加剧了交通的拥挤,破坏了城市的居住环境,而且位于繁华地区的车位价格高。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车辆的立体车库获得普及。
现有立体车库的,存在着单位面积存车数量少,动力源数量大,能耗高等不利因素。
为了增加存车数量,最好是能在搬运器两侧存车位上进行双列或多列布置,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存车数量。常规的搬运器只能存取前列(前排)车辆,无法直接存取后列(后排)车辆。因此,如何解决直接存取后列(后排)的车辆已成为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开前列车辆,直接存取后列车辆的安装在平面移动立体车库的搬运器上使用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后列取车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设有电机、第1链轮、第1链条、第1从动轮轴、第2链轮、主动轮轴、主动轮、第2从动轮轴、第1从动齿轮、从动轮、第2从动齿轮、驱车齿轮、第3从动轮轴、后链轮、第1后齿轮、后夹紧轮、第1后轮轴、第2后齿轮、第2后轮轴、后取车齿轮和第2链条;
第1链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端,第1链条连接第1链轮和第2链轮,主动轮和第2链轮设于主动轮轴上,第1从动齿轮和从动轮设于第2从动轮轴上,主动轮驱动从动轮;第1从动齿轮与齿轮啮合,第2从动齿轮和驱车齿轮设于第3从动轮轴上,第2链条连接第2链轮和后链轮,后链轮、第1后齿轮和后夹紧轮设于第1后轮轴上,第1后齿轮与后夹紧轮啮合,第1后齿轮与第2后齿轮啮合,第2后齿轮和后取车齿轮设于第2后轮轴上。
所述主动轮和第2链轮均与主动轮轴键连接。
所述从动齿轮和从动轮均与第2从动轮轴键连接。
所述第2从动齿轮和驱车齿轮均与第3从动轮轴键连接。
所述第1后齿轮和后夹紧轮均与第1后轮轴键连接。
所述第2后齿轮和后取车齿轮均与第2后轮轴键连接。
与常规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的取车装置(搬运器)比较,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后列取车机构应用时,需将后列取车机构安装于平面移动立体车库的搬运器上。当后列取车机构开始做取车动作时,通过电机带动,第1链条驱动第1链轮、第2链轮及主动轮同时转动。一方面:主动轮转动的同时作用在从动轮上,从动轮带动从动齿轮、第2从动齿轮及驱车齿轮同时转动。另一方面:主动轮转动的同时作用在从动轮上,从动轮带动第2链轮,在第2链轮的动作下,第2链条链接后链轮同时动作,后链轮带动第1后齿轮和后夹紧轮、第2后齿轮和后取车齿轮同时动作。可保证两方面动作的同步性。可经过从动轮、驱车齿轮、后夹紧轮、后取车齿轮与载车板底端的齿条啮合传动,完成后列车辆的存取过程。由于所述后列取车机构具有使后取车齿轮正反旋转的驱动机构,这样后取车齿轮具有正反旋转功能,从而可完成后列车辆托架的存、取功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在有限的场地内,将车辆或产品数量最大化地容纳在立体车库内,减少搬运器数量,降低能源损耗和产品的故障率,可进行双排(甚至多排)并列储存车辆时进行后列车辆存取装置。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远距离存取、动力传输方便快捷、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及安装在现有搬运器上的示意图。在图1中,各标记表示:电机6、第1链轮11、第1链条12、第1从动轮轴13、第2链轮14、主动轮轴15、主动轮16、第2从动轮轴17、第1从动齿轮18、从动轮19、第2从动齿轮20、驱车齿轮21、第3从动轮轴22、后链轮23、第1后齿轮24、后夹紧轮25、第1后轮轴26、第2后齿轮27、第2后轮轴28、后取车齿轮29、第2链条1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炜城智能停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炜城智能停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6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批头
- 下一篇:高密度互连电路板曝光工艺中的识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