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的叶色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6858.2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8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徐晓丹;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A01G7/06;A01G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诱导 花叶 山茶 色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的叶色调控方法,属于观赏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彩叶植物因其具有叶色艳丽、观赏期长、容易造景等优势而一直倍受人们喜爱,花叶植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病毒诱导的花叶观赏植物日益增多,然而,对于病毒诱导的花叶调控研究还十分薄弱,不利于病毒诱导的花叶观赏植物的科学栽培与繁育。
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属山茶科常绿乔木,别名“云南山茶花”、 “大茶花”,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云南省八大名花之首、昆明市市花。至今,滇山茶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先后被引种到世界各国,以树体高大、花大繁茂、寿命长而驰名中外,素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美誉。滇山茶的栽培品种约123个,但彩叶品种并不多见。
调查发现,滇山茶的部分名贵品种为病毒诱导的花叶品种,如‘一品红’、‘昆明春’、‘大叶桂’、‘早桃红’、‘花叶宝珠’、‘大玛瑙’、‘张家茶’、‘玛瑙紫袍’、‘银粉牡丹’、‘狮子头’、‘紫袍’、‘节节高’等。病毒诱导的花叶是病毒入侵和寄主防御形成的一种平衡关系。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叶植物正是由于病毒诱导所致,如‘Aureo-reticulat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忍冬黄脉花叶病毒(HVCMV)诱导)、‘Tompsonii’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苎麻花叶病毒(AbMV)诱导)、‘洒金’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花叶’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等。可见,病毒诱导的花叶植物可以被人们科学利用。
多年来,昆明、大理等地的普通种植者将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视为名贵品种,并在嫁接繁殖中,作为砧木或者接穗,不断繁殖。但是,人们并不清楚花叶的产生是由于病毒诱导所致,更不清楚花叶的科学调控方法,从而可能带来以下问题:(1)普通植株感染病毒弱毒株之后,可能不表现出任何花叶性状,若将其视为普通植株,以携带病毒温和毒株的花叶滇山茶植株作为砧木或者接穗进行嫁接繁殖,由于交叉保护(植物系统地感染某一病毒的株系后,可以免受同种病毒其它株系侵染的现象)的原因,将不能诱导花叶性状的产生。(2)若将携带病毒强毒株的花叶滇山茶植株作为砧木或者接穗进行嫁接繁殖,会使普通植株感染强病毒,可能使其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引起病害。嫁接繁殖的感染率是比较高的:a将病毒诱导的品种用作砧木,而接穗是健康的枝条,砧木中的病毒很有可能传播至健康的接穗中,从而使接穗出现花叶症状,若病毒特性对接穗来说是强毒株,则会表现出病害症状;b将病毒诱导的品种用作接穗,一般而言,是在接穗的花叶性状表现稳定且具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力的前提下,以繁殖更多的花叶品种,不会引起病害。但若在繁殖过程中,接穗死亡,而在死亡之前,病毒已传播至健康的砧木,此后砧木又发育出新的枝条,新枝条由于病毒的存在而呈现花叶性状。若这种现象中,病毒特性对砧木来说是强毒株,则会表现出病害症状。
为了克服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在今后的繁育中可能出现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关于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的叶色调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的叶色调控方法,可根据种植者的喜好,将普通滇山茶的叶色调控为花叶或维持普通绿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植株的病毒汁液注射接种至普通绿叶滇山茶后的生物学性状,筛选携带病毒温和毒株和弱毒株的滇山茶植株;
首先剪取病毒诱导的花叶滇山茶的1-5片花叶叶片放入研钵中,加5-15mL的0.01 M磷酸盐缓冲液,研碎成汁液,静置10-30分钟,然后用医用注射器取1-5mL上清液,注射接种至普通绿叶滇山茶的叶片主脉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6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