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7691.1 | 申请日: | 200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9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武本博之;渊田岳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7月1日、申请号为PCT/JP2009/062030的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国家阶段(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006695)、发明名称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正面对比度和斜向对比度这两方面都出色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在以两片偏振板夹持液晶单元而形成的液晶面板上具备背光源等光源,液晶单元具有在具备电极的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结构。液晶单元内的液晶层的配列状态根据是否有电场而发生变化,液晶分子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即双折射,因此根据液晶层的排列状态不同,而透过液晶单元的光的偏振状态被改变。因而,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利用两片偏振板之间的液晶单元将偏振状态改变为各种状态,来得到明暗显示。
作为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从进行彩色显示的观点出发,广泛使用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基板上具备滤色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根据视角而不同,并且透过液晶单元的光的光程根据视角而不同,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与视场角相关。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被光学设计为正面观看的情况下的显示特性较佳,因此在斜向上出现对比度降低或产生色差等与视场角相关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与视场角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各种光学补偿元件的方案。例如,提出了在液晶单元与可视侧偏振板之间、液晶单元与光源侧偏振板之间各配置一片光学补偿元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进行光学补偿的情况下,也存在斜向对比度降低的倾向。
与此相对地,提出了一种利用在液晶单元与光源侧的偏振板之间配置有光学补偿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来抑制斜向对比度降低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2那样的光学补偿方式,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光学补偿方式相比,改善了斜向对比度,但是没有改善正向对比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5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64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光学补偿元件的种类、其配置结构,能够提高斜向对比度,但是另一方面无法提高正面对比度。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斜向对比度出色、正向对比度也出色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发明者们发现根据背光源的种类以及光学补偿元件的配置不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备从可视侧起按第一偏振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的液晶单元、光学补偿元件、第二偏振片以及聚光背光源的顺序配置的这些部件。上述聚光背光源的半亮度角为3°~30°。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将上述液晶单元配置成第一基板为可视侧,在该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滤色器。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第一偏振片的可视侧还具备扩散元件。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上述液晶单元是VA模式的液晶单元。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在将上述光学补偿元件的面内的主折射率设为nx、ny并将上述光学补偿元件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的情况下,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分布。另外,优选上述第一偏振片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不具有光学补偿元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了聚光背光源,因此沿斜向透过液晶单元的光量较少。并且,由于在液晶单元与背光源之间具有光学补偿元件,因此在光入射到液晶单元之前进行光学补偿,从而能够使斜向光的偏振状态最佳,因此在黑显示时斜向的漏光量较少。通过具有这两个结构,防止伴随黑显示时斜向光被配光到正向而产生的正面对比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截面图。
图2A和图2B是说明VA模式的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概要截面图。图2A示意性地表示不施加电压时的取向状态,图2B示意性地表示施加电压时的取向状态。
图3A和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斜向的光被配光到正向的情形的概念图
图4是用于说明半亮度角的测量方法的图。
图5是表示聚光背光源的一个形态的概要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7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