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智能调控眩光的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98378.X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9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东;刘平;赵艺;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26/06 | 分类号: | G02B26/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玲玲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调控 眩光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眩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实现智能自动调节光强的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眩光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由于远大于人眼可适应的照明强度而常常引发人们的烦恼和不适。例如:夜晚中远光灯频繁不正确的使用,夏季灼热阳光的直射,高速路面强光的反射,出入隧道环境光强的急剧变化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会引发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减小观察的视力范围,降低眼睛的分辨能力,影响人们的行车安全,成为交通安全的隐患。
某些物质(例如硫酸金鸡钠硷)能吸收某一方向的光振动,而让与这个方向垂直的光振动通过,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把具有二向色性的材料涂敷于透明薄片上,就成为偏振片。
光具有偏振性,根据马吕斯定律,当入射光经过偏振化方向夹角成 角的双偏振片系统后,其出射光强I 与入射光强满足关系:。因此可以利用马吕斯定律和光电效应理论构思这样的装置,它可以根据入射光的强度自动的调节系统偏振化方向,从而调控出射光的强度,使透射光的光强减弱至人眼感觉舒适的光强,降低眩光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眩光的不利影响,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从而控制透射光强度,降低由于强烈阳光的照射、高速路面的反射等各种复杂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车内各种眩光对人眼的干扰影响的基于双偏振片的眩光调节系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智能调控眩光的系统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按键模块、透射光光电传感器、入射光光电传感器、单片机、电机驱动、电机、液晶显示器和光强调节板;其中所述光强调节板包括外偏振片、内偏振片、连轴和电机连接体,入射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外偏振片上,透射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内偏振片,所述外偏振片和内偏振片通过连轴连接,电机连接体设置在外偏振片的内侧,通过电机连接体使电机固定在光强调节板上;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连接单片机,单片机分别连接按键模块、透射光光电传感器、入射光光电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器;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按键、单片机及液晶显示器相连。
所述外偏振片固定在连轴上。
所述内偏振片通过轴承连接连轴;所述电机通过齿轮带动内偏振片旋转。
所述按键模块包括上拉电阻和开关。
所述透射光光电传感器和入射光光电传感器分别通过AD模数转换器连接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型号为AT89S52。
所述电源模块为单片机提供5V的电源电压,为按键模块提供5V电源电压,为电机提供12V的电源电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采用双偏振片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透射光强的连续精准调节;
(2) 可实现对入射光强和透射光强的实时监控,并将检测到的光强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3) 可根据外界光强环境的变化和人们需求实现对透射光强的智能控制;
(4) 可附加遥控装置,人工控制内侧偏振片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对光强的手动调节;
本发明提出的设计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它能够有效的增加司机的视力范围,提高司机的视力分辨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光强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1-电源模块;2-按键模块;3-透射光光电传感器;4-液晶显示器;5-电机驱动;6-电机;7-入射光光电传感器;8-外偏振片;9-内偏振片;10-连轴;11-轴承;12-电机连接体;K1、K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可智能调控眩光的系统装置的结构原理图,装置由电源模块1、按键模块2、透射光光电传感器3、入射光光电传感器7、单片机、电机驱动5、电机6、液晶显示器4和光强调节板组成。
图2是光强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光强调节板包括外偏振片8、内偏振片9、连轴10和电机连接体12,入射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外偏振片上,透射光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内偏振片,外偏振片和内偏振片通过连轴连接,电机连接体设置在外偏振片的内侧,通过电机连接体使电机固定在光强调节板上。外偏振片固定在连轴上,内偏振片通过轴承连接连轴。所述电机通过齿轮带动内偏振片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83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景天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