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拉延筋的冲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9008.8 | 申请日: | 2014-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1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付三令;李猛;朱春明;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22/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拉延 冲压 模具 及其 成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拉延筋的冲压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追求产品质量和节省制造成本成为企业颇为关心的两大问题。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领域,不同的产品造型所产生的冲压材料流入量也是不同的。如果不加处理和控制,过大的材料流入量会造成冲压板件起皱等现象,从而破坏冲压效果,影响整车质量。尤其对汽车侧围、发盖、顶盖和门板等板件,是各类汽车外覆盖件中最重要的冲压件,其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汽车的美观与安全性能。
传统的模具多是在凹模上固定设有拉延筋,通过固定拉延筋调节材料的流动,从而减少板料的起皱、反弧和反弹。如图5所示,在凹模上设有固定拉延筋13,其工作原理:开模阶段,凹模上提,凸模不动,气顶杆将压边圈向上顶出一个行程,此时将坯料放在压边圈上;合模阶段:机床将凹模向下驱动与压边圈闭合,进行压料,然后机床再将凹模与压边圈一起向下驱动,与凸模闭合,完成拉延成形过程;在整个成形过程中,气顶杆保持对压边圈向上的作用力。
此种冲压模具结构,由于固定拉延筋在板件成型过程中阻力不变,虽能改善起皱、反弧和反弹现象,但效果不是很佳。此固定拉延筋不能根据不同产品造型所产生的冲压材料流入量不同进行调节适应,并且固定的拉延筋不便于修改模具,拉延筋损坏后不易修复,导致模具报废,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的模具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活动拉延筋的冲压模具,其模具便于修复,并且活动拉延筋在板件成型过程产生阻力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拉延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压边圈、凹模、凸模、气顶杆以及拉延筋,所述凹模设在上模座上,凸模设在下模座上,所述气顶杆设在压边圈下方,所述拉延筋为活动拉延筋,所述活动拉延筋滑动设在压边圈上的滑槽内,凹模上设有与活动拉延筋上端相对应的孔,活动拉延筋下端与滑槽内驱动块相连,在压边圈内滑动设有接柱,接柱上端在滑槽内与驱动块相对,接柱下端伸出压边圈。
所述压边圈包括套在凸模外的压边圈本体以及设在压边圈本体上的压边圈上板,压边圈上板和压边圈本体上表面平齐,且之间留有活动拉延筋上下活动的空隙。
所述接柱上端设有垫块,凸模底部或下模座上设有与接柱下端相对的垫板。
所述驱动块两边部与压边圈内滑槽的边部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压边圈上板在压边圈本体上可拆卸设置。
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所述具有拉延筋的冲压模具的成型工艺,使活动拉延筋在板件成型过程产生阻力变化,提高板件成型质量。所述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合模阶段:
1)气顶杆推动压边圈向上运动,直至压边圈滑槽边部与驱动块下部接触,此时压边圈上表面高于活动拉延筋上端;
2)在驱动块作用下活动拉延筋开始随着压边圈一起向上运动,接柱在压边圈带动下向上运动,压边圈向上运动到上止点,压边圈高于凸模,放板件在压边圈上;
3)凹模在上模座的作用下开始下行,与压边圈配合压住板件一起向下运动,活动拉延筋随着压边圈一起向下运动;
4)凹模继续下行,凸模开始成型,接柱下端顶死,使活动拉延筋停止向下运动,压边圈继续在凹模作用下下行,活动拉延筋逐步从压边圈中伸出,和凸模一起参与成型,直至拉延成型结束;
B、开模阶段:
上模座上行,凹模抬起,气顶杆结束对压边圈作用力,模具回复到初始状态,下板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活动拉延筋损坏后,可以进行更换,对模具修复方便,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模具成本;
2、活动拉延筋可根据不同产品造型所产生的冲压材料流入量不同进行调节适应,提高板件成型质量;
3、活动拉延筋在板件成型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由小变大,相对固定拉延筋改善产品起皱、反弧和反弹现象明显,特别是改善反弧和反弹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拉延筋的冲压模具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边圈上行初始阶段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压边圈上行初始阶段示意图二。
图5为现有拉延模具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9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