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9032.1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数控 小孔 加工 效率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环形壳体(1),所述环形壳体(1)内具有相互密封隔开的上环形内腔和下环形内腔,所述环形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上环形内腔相连通的给液接头(101)和给液缝隙(102),其中给液缝隙(102)位于环形壳体(1)的径向内侧,所述环形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下环形内腔相连通的排液接头(103)和排液孔(104),其中排液孔(104)位于环形壳体(1)的径向内侧,所述给液接头(101)与供液系统相连,所述排液接头(103)与抽液系统相连,所述下环形内腔内设置有湿敏探测器(9),所述湿敏探测器(9)通过数控系统(10)与所述供液系统和抽液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1)为内弧面圆环形状,且为塑料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液缝隙(102)为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液接头(101)和排液接头(103)均设置在所述环形壳体(1)的径向外侧,且给液接头(101)和排液接头(103)与所述环形壳体(1)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工作液箱(2)、液压泵(11)、过滤器(3)、减压阀(4)和电磁阀(5),所述电磁阀(5)的出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给液接头(10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密封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系统是一台负压泵(7),该负压泵(7)的进液口通过软管与所述排液接头(103)相连,该负压泵(7)的出液口通过管道连通至一储液池(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孔(104)共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环形壳体(1)径向内侧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液缝隙(102)布置在所述环形壳体(1)径向内侧的顶部。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来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加工的工件沿X、Y轴移动,使工件上待加工通孔的部位定位到Z轴下方,然后控制铜管电极(8)沿Z轴下降,开启抽液系统,关闭供液系统;
b.当铜管电极(8)接触到工件后,加工开始,工作液不断从工件上加工出来的孔中溢出,同时溢出的工作液依次经排液孔(104)、下环形内腔和排液接头(103)被抽液系统连续抽出;
c.当在工件上加工出准通孔时,工作液全部从该准通孔的底部流出,此时湿敏探测器(9)检测到下环形内腔中无工作液流出,并向数控系统(10)发送信号,数控系统(10)接收到湿敏探测器(9)发送的信号后控制抽液系统关闭,同时控制供液系统开启向所述上环形内腔中输送工作液,供液系统输送至上环形内腔中的工作液从给液缝隙(102)排出,并流入加工出来的准通孔中,同时从准通孔的底部流出,从而为通孔的加工提供连续不断的工作液,直至通孔加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学院,未经苏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90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窝纸板
- 下一篇:一种新的预应力钢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