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齿β二酮配体-铕荧光配合物及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00493.6 申请日: 2014-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4926698A 公开(公告)日: 2015-09-23
发明(设计)人: 谭明乾;刘文强;马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309/86 分类号: C07C309/86;C07C303/08;C09K11/06;G01N21/64;G01N33/533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二酮配体 荧光 配合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四齿β二酮配体-铕(Ⅲ)荧光配合物及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稀土离子(包括Eu3+、Tb3+、Sm3+、Dy3+)与配位体形成的荧光配合物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1)荧光寿命非常长,通常在100μs以上,这是由于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是经过配体三重态的能量转移所致;(2)荧光发光的Stokes位移非常大,大部分在250nm以上;(3)稀土离子的荧光发光的特征峰非常尖锐,半峰宽通常在10-15nm。这些性质为其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核酸杂交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前提。

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与成像方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对各种生物分子如抗体、抗原、蛋白质和核酸等用稀土离子荧光配合物进行标记。到目前为止,可用于生物分子荧光标记的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主要包括三价铕离子与β-二酮类配位体形成的荧光配合物及三价铕离子与芳香胺类配位体形成的荧光配合物。(文献1:Ⅰ.Hemmila,V.-M.Mukkala,Crit.Rev.Clin.Lab.Sci.,2001,38,441;文献2:J.Yuan,G.Wang,Trends Anal.Chem.,2006,25,490)。相对于三价稀土的芳香胺类配合物荧光标记探针来说,三价铕离子的β-二酮类配合物发光效率更高,合成更简单,成本更低廉,故这类荧光探针在时间分辨分析和成像方面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合成了许多氯磺酰基化四齿β-二酮类配位体:包括4,4’-二(1”,1”,1”,2”,2”,3”,3”-七氟-4”,6”-己二酮-6”-基)氯磺酰基-邻二苯基苯(简称BHHCT,文献3:J.Yuan,K.Matsumoto,H.Kimura,Anal.Chem.,1998,70,596);4,4’-二(1”,1”,1”,2”,2”-五氟-3”,5”-戊二酮-5”-基)氯磺酰基-邻二苯基苯(简称BPPCT,文献4:R.Connally,D.Veal,J.Piper,FEMS Microbiol.Ecol.,2002,41,239);4,4’-bis(1”,1”,1”-三氟-2”,4”-丁二酮-4”-基)氯磺酰基-邻二苯基苯(简称BTBCB,文献5:F.B.Wu,C.Zhang,Anal.Biochem.,2002,311,57);1,10-二(4”-氯磺酰基-1’,1”-联苯-4’-基)-4,4,5,5,6,6,7,7-八氟癸烷-1,3,8,10-四酮(简称BCDOT,文献6:J.Yuan,K.Matsumoto,Anal.Sci.,1996,12,695);1,10-二(8’-氯磺酰基-二苯并噻吩-2’-基)4,4,5,5,6,6,7,7-八氟癸烷-1,3,8,10-四酮(简称BCOT,文献7:J.Yuan,K.Matsumoto,J.Pharm.Biomed.Anal.,1997,15,1397);1,10-二(5’-氯磺酰基-噻吩-2’-基)-4,4,5,5,6,6,7,7-八氟癸烷-1,3,8,10-四酮(简称BCTOT,文献8:F.Wu,S.Han,C.Zhang,Y.F.He,Anal.Chem.,2002,74,5882),以及最新的1,2-二(1”,1”,1”,2”,2”,3”,3”-七氟-4”,6”-己二酮-6”-基-对苄基)-4-氯磺酰基苯(简称BHHBCB,文献9:L.Zhang,Y.J.Wang,Z.Q.Ye,D.Y.Jin,J.L.Yuan,Bioconjugate Chem.,2012,23,1244)等被先后研制了出来。这几种配位体不仅可与三价铕离子形成稳定的强荧光性配合物,其氯磺酰基还可与含有氨基的生物分子共价键合,进而对生物分子进行荧光标记。其中BHHCT已经被商品化,根据BHHCT的结构而改造研制的BHHBCB相对于目前已有的三价铕离子荧光配合物具有更佳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三价铕离子的BHHCT配合物以及由其衍生而来的配合物,不仅在生物标记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而且其在功能性纳米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复杂样品的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成像测定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虽然BHHCT以及BHHBCB为代表的配合物已经研制出来,但是由于目前稀土离子荧光配合物仍然种类有限,商品化的探针价格昂贵,而且这些配合物的激发波长均很短(360nm以下),所以对于BHHCT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制备具有更优荧光性质与稳定性的配合物仍具有很大的意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0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