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心脏疾病的细胞输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0784.5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2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峰;张建华;武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545 | 分类号: | A61K35/545;A61K35/28;A61K35/44;A61K35/34;A61K35/12;A61P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胡杰 |
地址: | 5101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心脏 疾病 细胞 输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细胞输送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细胞输送方法,这种输送方法易于治疗细胞的贮留存活。
背景技术
再生医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与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利用细胞治疗的再生医学方案对逆转和改善心脏功能具有传统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世界范围内各个研究团队陆续发现使用各种治疗细胞在动物心脏疾病模型上均可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其作用机制与移植细胞持续性分泌的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旁分泌因素有关,可促进心脏病损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心肌纤维化和抗凋亡。更加令人鼓舞是,使用自体取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已在临床应用水平进一步显示了逆转心脏疾病的发展潜力。
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移植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存活、迁移和增殖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细胞治疗的效果,国内外学者探讨了各种不同的细胞输送方法,主要包括:心脏直接注射法、冠状动脉内注射法和静脉内注射法。⑴使用心肌内注射的方法时,治疗细胞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心肌,但却存在注射细胞的初始存留量较少、注射区域的选择、治疗部位的局限和注射位置的损伤这些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此种方法尚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对操作本身及心室壁的厚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操作的侵袭性及专业性、操作前需彩超评估患者的心室壁厚度,要求的心室壁厚度应大于4mm,否则会造成医源性的心室壁损伤。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由于移植细胞直接面对受损心肌所诱发的包含缺血、炎症和各种促凋亡因子在内的恶劣微环境,细胞体内长期存活率很难维持。⑵各种冠状动脉内注射法虽然注射部位接近心脏病损区域,但由于治疗细胞不可能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即使多次反复注射,绝大部分治疗细胞最终进入体循环,在心脏病损组织内细胞初始存留率较低,治疗细胞利用率较低,并且存在诱发小动脉栓塞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病的风险。⑶目前较少使用的静脉内注射的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方便重复的优势,但是由于注射细胞无法有效避免体循环过程中肺脏、脾脏等组织中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清除作用,经历首关消除后理论上最终到达心脏病损区域的治疗细胞较少,心脏病损组织内细胞初始存留率较低,体内细胞长期存活率较低,治疗细胞利用率较低。
理想的心脏疾病细胞治疗要求包括:①确保治疗细胞的较高初始存留率。治疗细胞能够聚集心脏病损组织周围,其旁分泌作用能够影响到心脏病损组织,②确保治疗细胞的长期体内存活率,有效维持治疗效果。③确保治疗细胞的利用率,较低的细胞利用率使得心脏组织治疗需要较大数量的治疗细胞,导致体外培养时间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④确保治疗细胞移植体内后生物学活性的维持。
虽然目前各种活体移植试验(动物和人)已证实现有细胞输送方法均能发挥一定疗效,但这些方法仍无法保证治疗细胞同时具备较好的初始存留率、体内存活率和细胞利用率。此外为防止注射物阻塞血管或影响心脏功能,目前的治疗细胞采用不含支架材料的单细胞悬液,这与治疗细胞原位组织微环境(多细胞组织或克隆样生长干细胞)有显著不同,如何保证移植的治疗细胞在体内移植后维持稳定的生物学活性,也是心脏疾病细胞治疗方向仍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相对于理想的治疗要求,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实现临床推广仍面临较多限制因素。如何进一步提高该领域细胞治疗效果,急需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细胞输送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心脏疾病的细胞输送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细胞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培养治疗细胞;
b.制备治疗细胞和培养介质的混悬物;
c.将混悬物置入心包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治疗细胞包含自体细胞和同种异体细胞,所述细胞包含有成体干细胞类、成体细胞类、胚胎干细胞类和诱导性多潜能分化细胞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成体干细胞类指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脐带血间质干细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成体细胞类指的是心肌细胞、间皮细胞,间质细胞。
所述的培养介质包含液体培养介质和胶体培养介质。
所述的液体培养介质指的是培养液、血清。
所述的胶体培养介质指的是纤维蛋白胶、细胞外基质胶、胶原凝胶、纳米多
肽凝胶、天然生物凝胶、合成多聚物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暨南大学,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0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粪菌胶囊及其制备与应用
- 下一篇:梅花鹿茸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