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装一体式空调储液器壳体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051.5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梁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泉市日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B21C23/20;B21C25/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郑文涛;严晓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装一 体式 空调 储液器 壳体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侧装一体式空调储液器壳体,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的外圆周表面上沿着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方形的凸台:凸台A(2)、凸台B(3)和凸台C(4),所述凸台A(2)、凸台B(3)和凸台C(4)的高度相等并且与壳体(1)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装一体式空调储液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B(3)和凸台C(4)设置在壳体(1)上靠近开口的一端处,所述凸台A(2)设置在壳体(1)上远离开口的一端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装一体式空调储液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B(3)的中间设置有进出孔A(5),所述凸台C(4)的中间设置有进出孔B(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装一体式空调储液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开口一端的内孔中设置有螺纹(7)。
5.一种侧装一体式空调储液器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铝合金毛坯(8)的中心引孔;
2)将加工好中心引孔的铝合金毛坯(8)放入退火炉中退火软化;
3)将退火软化后的铝合金毛坯(8)和润滑剂放入滚筒中,开动滚筒使润滑剂均匀附着在毛坯表面;
4)将组合凸模和凹模分别安装在压力机的上下垫板上,调好组合凸模和凹模的同心度以及模具的工作行程,将被挤压毛坯放入凹模中,组合凸模下行,其导针(14)插入毛坯的中心引孔中,随后组合凸模继续下行,冲头(13)和压杆(12)同时受力,毛坯材料开始流动,导针(14)缩进冲头(13)和压杆(12)的中心孔内,直至反挤压铝筒完全成型后,组合凸模上行,弹簧(15)通过导针(14)作用力于铝筒的内底部,待组合凸模完全离开工件后,导针(14)重新伸出冲头(13),工件附着在凹模上,随后凹模下面的顶杆(11)顶出铝筒(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切削方法加工,包括如下步骤:将其外圆上带有一个凸肋的铝合金毛坯(8)在数控机床上用钻头钻一个与毛坯外圆同轴的中心盲孔,中心盲孔的直径远小于成品铝筒的内径,直径为铝筒内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中心盲孔的深度略小于毛坯的高度,未打通部分的厚度与成品铝筒底部的厚度相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反挤压方法加工,包括如下步骤:将其外圆上带有一个凸肋的铝合金毛坯(8)放入对应的凹模(9)中,挤压凸模(10)的工作直径取成品铝筒内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其工作长度设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压力机上调好凸凹模的同心度和工作行程,反挤压加工出一个与毛坯外圆同轴的中心盲孔,被挤压后的毛坯的底部厚度与成品铝筒的底部厚度相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凹模的内圆设有与毛坯凸肋相对应的凹槽,凹模内型腔尺寸略大于毛坯的外形尺寸。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组合凸模由压杆(12)、冲头(13)、导针(14)、弹簧(15)、螺纹套(16)组成,压杆(12)和冲头(13)上分别设置有中心阶梯孔,压杆(12)与冲头(13)之间通过螺纹套(16)相连接,压杆(12)与冲头(13)之间装有弹簧(15)和导针(1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12)上的中心阶梯孔的小端在上部,大端在下部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冲头(13)上的中心阶梯孔的大端在上部并设置有内螺纹,小端在下部,所述弹簧(15)装在压杆(12)的中心阶梯孔上部的小孔内,在弹簧(15)的正下端,螺纹套(16)和冲头(13)的内孔中装有导针(14),弹簧(15)作用于导针(14)的上断面,使导针(14)伸出冲头(13)下面一定长度,该长度略大于毛坯中心引孔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泉市日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龙泉市日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0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