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492.5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4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任辉启;刘国强;翟金明;陈显;周松柏;王世合;董士伟;黄家蓉;王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李路平 |
地址: | 471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爆炸 模拟 装置 钢结构 实验 | ||
1.一种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结构实验段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渡段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口段之间;所述的钢结构实验段包括有拱形钢结构和储土池或储水池;所述的拱形钢结构通过连接底板(12)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地基上;所述的拱形钢结构由若干块拱形钢板(4)连接为一体构成;每个所述拱形钢板(4)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法兰(7);相邻两块所述拱形钢板(4)之间通过连接法兰(7)连接;所述拱形钢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连接法兰(2),且所述的端面连接法兰(2)位于所对应连接法兰(7)的外侧并与连接法兰(7)连接;所述拱形钢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端面预埋法兰(1),两个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端面预埋法兰(1)分别固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渡段的端面上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口段的端面上;所述的储土池或储水池位于拱形钢结构正下方地平以下的钢筋混凝土地基内,所述的储土池或储水池内设置有靶标,或设置实验用填土、设置实验用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的拱形钢板(4)上安装有三个观察窗(3),其中一个观察窗位于拱形钢板(4)的顶部,另外两个观察窗分别位于拱形钢板(4)的两侧;位于拱形钢板(4)顶部和一侧的观察窗(3)用于给实验段提供光源,位于拱形钢板(7)另一侧的观察窗用于光学测量;所述拱形钢板(4)的外壁上焊接有若干个环向筋板(8)和纵向筋板(6);所述的环向筋板(8)纵向筋板(6)相互垂直,用于增加拱形钢结构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察窗包括有观察窗上盖(21)、防弹玻璃(24)和观察窗下盖(26);所述的观察窗上盖(21)为环形结构;所述的观察窗下盖(26)为中心具有环形台阶的环形结构;所述的防弹玻璃(24)位于观察窗下盖(26)的环形台阶上,并在防弹玻璃(24)与观察窗下盖(26)之间设置密封垫Ⅱ(23)和密封垫Ⅲ(25);所述的观察窗上盖(21)与观察窗下盖(26)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7)连接为一体,在观察窗上盖(21)与观察窗下盖(26)设置密封垫Ⅰ(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底板(12)焊接在所述拱形钢板(4)与地面接触的两侧,通过地面连接螺栓(5)将拱形钢结构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地基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连接螺栓(5)由六角头螺母(51)、平垫圈(52)、丝母(53)和丝杆(55)组成,所述地面连接螺栓(5)的一侧预埋有槽钢(54),所述的槽钢(54)与连接底板(12)之间具有密封带(56),槽钢(54)与密封带(56)用于地面连接螺栓(5)定位和连接底板(12)与地基之间的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法兰(7)为拱形结构,所述连接法兰(7)内镶嵌有用于安装吊环螺钉(30)的加强筋(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拱形钢板的连接法兰(7)之间具有用于拱形钢结构密封和变形协调的紫铜垫(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爆炸波模拟装置的钢结构实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连接法兰(2)与连接法兰(7)之间设置有弹簧钢板(10),并与所述的弹簧钢板(10)连接为一体;所述弹簧钢板(10)另一端与钢筋混凝土端面预埋法兰(1)连接;所述的弹簧钢板用以实现钢结构实验段与钢筋混凝土过渡段及出口段的变形协调和密封;所述的弹簧钢板(10)与连接法兰(7)之间、弹簧钢板(10)与钢筋混凝土端面预埋法兰(1)之间均具有紫铜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4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何首乌养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