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3496.5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吴琼;马迎国;彭杨;韩俊;王洪静;韩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3/00 | 分类号: | F02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车辆 起步 辅助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起步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由静止向运动的转变过程就是起步。手动挡车辆在安全性能方面优于自动挡车辆,但手动挡车辆由于小排量发动机在低转速时输出扭矩偏小,尤其是在怠速工况下使得车辆起步时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实习驾驶员开一种手动挡车辆在起步过程中容易产生油门和离合器配合不好或者踩油门起步而造成车辆起步容易熄火的问题。
目前一种手动挡车辆没有使用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车辆起步过程中只有通过驾驶员将离合器和油门配好好才能使车辆起步过程不熄火、起步平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过程中油门与离合器配合不好而造成的易熄火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车辆当前工况是否为起步工况;
如果所述车辆当前工况为起步工况,则检测发动机当前怠速是否达到目标转速;
如果未达到,则增加发动机怠速;
当发动机怠速达到目标转速后,退点火提前角,并通过怠速闭环控制使所述发动机怠速保持所述目标转速,直到起步完成。
优选地,所述确定车辆当前是否为起步工况包括:
(1)驾驶员踩了离合器;
(2)驾驶员进行了挂挡操作;
(3)车速小于5km/h。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ECU获取离合器开关信号、空挡开关信号;
利用传感器及ECU获取车速信号;
根据所述离合器开关信号确定驾驶员是否踩了离合器;
根据所述空挡开关信号及所述空挡开关信号的变化情况确定驾驶员是否进行了挂挡操作;
根据所述车速信号确定车速是否小于5km/h。
优选地,所述确定车辆当前工况是否为起步工况还包括:
获取虚拟档位信号及油门踏板信号;
如果虚拟档位信号前一个状态不是空挡,并且驾驶员没有踩油门,则确定车辆当前工况为非起步工况;
否则,执行判断所述车速信号确定车速是否小于5km/h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增加发动机怠速包括:
按照100rpm的步长增加发动机怠速。
优选地,所述退点火提前角值需要根据当前车型标定确定。
优选地,车速大于5km/h时即判断车辆起步过程完成。
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获取车辆当前车速的车速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当前发动机转速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电子节气门、喷油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车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电子节气门、喷油器、点火线圈电连接,用于确定车辆当前工况是否为起步工况,并在起步工况下,通过所述转速传感器获取发动机当前怠速,检测发动机当前怠速是否达到目标转速,如果未达到,则调节电子节气门开度和/或控制喷油器的喷射量来增加发动机怠速;在发动机怠速达到目标转速后,控制点火线圈退点火提前角;
怠速闭环控制电路,用于使所述发动机怠速保持所述目标转速,直到起步完成。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离合器开关、空挡开关、油门踏板;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离合器开关信号、空挡开关信号以及油门踏板信号,通过车速传感器获取车速,并根据获取的这些信号及所述车速确定车辆当前工况是否为起步工况。
优选地,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车速及所述发动机转速确定虚拟档位,并根据所述虚拟档位的变化情况及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判断车辆当前工况是否为空挡滑行工况。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方法及系统,在起步工况下,检测发动机当前怠速,在发动机当前怠速较低的情况下,增加发动机怠速,并在发动机怠速达到目标转速后,退点火提前角,并通过怠速闭环控制使手动挡车辆在起步工况下能够保持目标转速,防止发动机熄火,从而提高了手动挡车辆起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辅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工况的一种判断逻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手动挡车辆起步工况的另一种判断逻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反压BED集成功率三极管
- 下一篇:一种SOT-23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