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中药提取物复方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3689.0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国;曾玲;徐美云;宋美芸;陈云;熊文;王德云;胡元亮;武毅;黄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96 | 分类号: | A61K36/296;A61K9/08;A61P1/1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性肝炎 中药 提取物 复方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中药提取物复方,属于中兽药制备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DH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发病率、高致死性疫病。1949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目前已呈全世界范围分布。DHV主要存在DHV-1及其变异株、Duck Astrovirus以及DHV-3三个血清型,其中DHV-1型毒性最强、分布最广,主要侵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病死率高于80%,甚至可高达100%,是严重危害养鸭业主要病原之一。
目前,世界范围内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抗DHV药物,主要通过对种鸭或雏鸭注射弱毒苗进行免疫防御。临床病例一旦出现,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本实验室也发现了黄芪、淫羊藿、野菊花等多种中药多糖和黄酮成分能显著抵抗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前期的研究还发现,黄芪、淫羊藿、野菊花和三七四味药物组成的复方提取液不仅在体外对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较各单味药物增强,而且对雏鸡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治疗效果也显著优于各单味药物。这也充分体现了中药配伍的作用和优势。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为研究有效的鸭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用药物,并方便于质量监控,本发明首次将淫羊藿、野菊花、三七中的醇溶成分和淫羊藿、野菊花、黄芪的多糖等抗鸭病毒性肝炎有效的提取物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形成复方,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结合雏鸭体内攻毒法筛选出作用较好的复方,将所筛选出的提取物复方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鸭,其治愈率较不治疗对照组提高35.48%~36.84%,存活率显著提高,且其病程明显缩短。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有效的抗鸭病毒性肝炎临床用药,提供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中药提取物复方制备方法,所获得的一种抗鸭病毒性肝炎中药提取物复方中总黄酮与多糖含量比为1∶4,不仅质量监控方便,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而且对鸭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鸭治愈率较不治疗对照组提高35.48%~36.84%,存活率提高显著,且其病程缩短1~2天,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防治。
技术方案
采用乙醇减压回流法提取淫羊藿(16份)、野菊花(4份)、三七(1份)中的醇溶成分,并测定其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采用水煎醇沉法,收集淫羊藿、野菊花醇提后药渣及黄芪(4份)中多糖提取物,并测定其多糖含量。将醇提取物(以黄酮计算)与多糖提取物以不同比例按其净含量组合后形成不同的提取物复方。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结合雏鸭体内DHV攻毒法筛选出抗DVH较好的复方,将所筛选出的复方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鸭,观察其动态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按此方法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复方2中总黄酮与多糖含量比为1∶4,为水溶性棕色透明液体,且无明显的可见沉淀物。
有益效果
病毒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人类和动物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近年来肆虐人类的禽流感、甲流、艾滋病、非典、流感、肠道病毒EV71型等等,肆虐动物的禽流感、新城疫、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等等,都使人类和动物生命健康遭受了严重的威胁。病毒性疾病肆虐人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对于这些烈性病毒目前尚没有临床特效的药物。曾今的抗流感病毒特效药“达菲”现在对H5N1、H7N9却不再那么有效。虽然三氮唑核苷、盐酸金刚乙胺、无环鸟苷等抗病毒药对病毒病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其引起的恶心、精神紊乱、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眩晕等等不良反应和药物残留,这些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开始拒绝这些抗病毒西药,转而选择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目前已有4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了中药或中西结合治疗。
而在养殖业中,病毒性疾病仍然是目前养禽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随着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西药的全面被禁用,动物药品市场上治疗动物病毒病的西药出现了空档。由于世界范围内临床上尚还没有有效的抗DHV药物,主要通过对种鸭或雏鸭注射弱毒苗进行免疫防御。临床病例一旦出现3周龄以内的感染雏鸭,其病死率往往高于80%,甚至可高达100%,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虽然目前国家专利局已经受理或审批多项抗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药专利,但这些专利,大部分为散剂,其治疗效果有限,因为发病的动物采食减少,药物摄入往往难于达到需要的治疗量,甚至不能摄入;有点虽然为煎液,但由于组方复杂,剂型粗放,沉淀物多而易造成养殖舍饮水管道堵塞,而且成分复杂,产品无质量监控或监控困难;还有的则仅为预防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轴系设备进舱工艺
- 下一篇:气门密封性能自动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