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3946.0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世永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茶叶 制作 银柴胡 专用 生态 有机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有机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
背景技术
茶饮是中国最爱的饮品之一,历经千年文化发展,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茶文化。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茶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消费体系,解决了茶叶的需求供给问题。然而,茶叶为浸泡型饮品,一经炮制便成为残渣,若不加以回收,随意丢弃,则会造成视觉污染,影响环境美观。有关报道指出,茶叶渣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含量,尤其是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含量巨大,施用于花卉,可促进花草生长,还具有美容、清洁、杀菌治脚气、驱除蚊绳等功效,视为一种功能多样的可再生资源。
目前,有关茶叶渣回收利用的报道较多,主要是花卉肥料和饲料,如专利CN102987111A公开了一种肉仔鸡饲料;专利CN103229899A公开了一种绵羊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102649650A公开了一种大葱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2992867A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等。上述专利都实现了茶叶渣的回收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现有茶叶渣的利用都是以其养分利用为目的,对于施用对象的性状及其适应性考虑较少,从而导致部分用途中效果不佳,作用不明显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 肥,结合茶叶渣寒、温性特点以及银柴胡寒性特性,采用茶叶渣为原料,并通过养分助剂的合理搭配,达到促进银柴胡生长快,肥效明显,作用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该复合肥由如下组分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干茶叶渣为回收的绿茶、乌龙茶以及大红袍茶叶渣。
进一步,所述的微生物态氮是由哈茨木霉深层发酵液经减压浓缩而成的新型肥料增效剂。
进一步,所述的有机磷肥为腐殖酸磷肥,购自萍乡市红土地腐殖酸有限公司。
进一步,所述的有机钾肥为腐植酸钾,购自济南市历城区鼎诚化工产品经营部。
进一步,所述的落叶粉为紫穗槐、刺槐和松针叶所制备的细粉。
更进一步,所述的落叶粉是通过堆积、腐熟、干燥工艺后破碎成粒径为1~2mm的细粉。
所述的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为:按照用量比例取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挤压、破碎成型,烘干。
与现有茶叶渣制备的有机肥料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寒性、中性茶叶渣为主要原料,以寒性牛粪为辅料,通过养分补充剂的合理配比,使制备的复合肥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的优点,尤其在于本发明复合肥对促进银柴胡生长,降低病虫害具有良好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实施例1
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以质量份计,该复合肥由如下组分制成:
干茶叶渣100份、腐熟牛粪20份、微生物态氮3%、有机磷肥4%、有机钾肥2%、落叶粉15份。
其中,所述的干茶叶渣为回收的绿茶茶叶渣;所述的微生物态氮是由哈茨木霉深层发酵液经减压浓缩而成的新型肥料增效剂;所述的有机磷肥为腐殖酸磷肥,购自萍乡市红土地腐殖酸有限公司;所述的有机钾肥为腐植酸钾,购自济南市历城区鼎诚化工产品经营部;所述的落叶粉为紫穗槐、刺槐和松针叶所制备的细粉。
所述的落叶粉是通过堆积、腐熟、干燥工艺后破碎成粒径为1~2mm的细粉。
所述的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为:按照用量比例取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挤压、破碎成型,烘干。
实施例2
利用茶叶渣制作的银柴胡专用生态有机复合肥,以质量份计,该复合肥由如下组分制成:
干茶叶渣100份、腐熟牛粪25份、微生物态氮4%、有机磷肥4.5%、有机钾肥3.5%、落叶粉13份。
其中,所述的干茶叶渣为回收的乌龙茶茶叶渣;所述的微生物态氮是由哈茨木霉深层发酵液经减压浓缩而成的新型肥料增效剂;所述的有机磷肥为腐殖酸磷肥,购自萍乡市红土地腐殖酸有限公司;所述的有机钾肥为腐植酸钾,购自济南市历城区鼎诚化工产品经营部;所述的落叶粉为紫穗槐、刺槐和松针叶所制备的细粉。
所述的落叶粉是通过堆积、腐熟、干燥工艺后破碎成粒径为1~2mm的细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世永,未经周世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坡生态修复植生基质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防滑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