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干鲜果采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7026.6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杨倩倩;张幼生;王小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健 |
主分类号: | A01D46/247 | 分类号: | A01D46/247;A01D4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袁彩君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干鲜果 采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干鲜果采收机。
背景技术
山核桃、板栗、香榧、银杏等经济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森林生态产品,而且能够提供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副产品。
由于这些经济林树木,大都是高大乔木,成林挂果至盛产期,树型高大,果实成熟之后采收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山区坡地,更是难上加难。长期以来,山核桃等干果种植农户,都是靠人爬树用竹竿敲打进行果实采收,既要技术,又要体力,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干果都会出现伤人、亡人事故百起以上。因此,有人把山核桃称之为“带血”的山核桃。
山核桃等干果采收,除技术性强、体力要求高等,果农采收成本逐年增加,一个熟练敲打工日工资350元以上,还要供吃供住;一个拣果工日工资也已突破150元。这种原始采收方式,已严重影响果实收入,制约着我国此类干果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虽然相关企业对采收机械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开发了相关产品,但由于设计理念继续沿用敲打方式,投入成本高、使用费用大、采收效率低,果实落地之后依然需要人工收集,果农无法承受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干鲜果采收机,该机器能方便省力地完成干果采摘。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电动干鲜果采收机,包括可伸缩的操纵连杆、固定在操纵连杆上的微型电机、与操纵连杆分体式设置的电池组,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圆盘锯,操纵连杆上固定有用于承接干鲜果的伞状采收网,伞状采收网位于圆盘锯的下方,微型电机的电源由电池组提供,操纵连杆上设置有控制微型电机的开关。
作为改进,所述圆盘锯的直径为12厘米,圆盘锯的厚度为1~2毫米。
作为改进,所述操纵连杆与圆盘锯所在的平面垂直。
作为改进,所述开关位于操纵连杆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操纵连杆上固定有第一套体,第一套体外套设有第二套体,伞状采收网的背部设置若干呈辐射状的支撑架,支撑架与第二套体之间设置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套体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可沿着支撑架滑动实现伞状采收网的开合。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操纵连杆上纵向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套体设置有与螺纹孔位置与数量相应的通孔,第二套体也设置有通孔,第一套体与操纵连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套体与第一套体通过另一个螺栓固定。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杆子,其中一根杆子与伞状采收网的背部固定,另一根杆子上设置有一圈状体,连杆的其中一个端部连接在圈状体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伞状采收网的底部开设有活动开口上,活动开口上连接有采收管带,活动开口的边缘设置有能挡住活动开口的遮盖片。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采收管带与所述活动开口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活动开口的边缘设置若干绑带,所述采收管带的端部设置若干绑带,所述遮盖片的边缘设置若干绑带,采收管带通过绑带实现与活动开口的连接或分离,遮盖片通过绑带实现对活动开口的遮挡。
干鲜果包括干果和鲜果,干果包括山核桃、板栗、香榧、银杏等,鲜果包括梨、柿子、桔子等。使用时,竖立操纵连杆,将圆盘锯置于果实上方一侧的果柄处,开启电源,圆盘锯高速运转切割果柄,果柄瞬间被高速运转的锯片切断后自然落下,果实被伞状采收网接住。伞状采收网的底部有一活动开口,在采收干果时,可在活动开口处连接上采收管带,以便于果实直接滚入袋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的优点,突破传统干鲜果采收操作技术和体力的要求,能轻便、高效、安全地把干鲜果从树上取下并将其收纳到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伞状采收网与操纵连杆呈分离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连杆与支撑架、第二套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伞状采收网的结构。
图中:1、操纵连杆;2、微型电机;3、电池组;4、圆盘锯;5、伞状采收网;51、活动开口;52、采收管带;53、遮盖片;54、绑带;6、开关;71、第一套体;72、第二套体;73、支撑架;74、连杆;75、圈状体;8、螺纹孔;9、通孔;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健,未经杨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用于制造汽车内饰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