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模块以及制造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模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7083.4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4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G.比尔;J.赫格尔;T.施托尔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28 | 分类号: | H01L23/28;H01L23/26;H01L23/48;H01L25/03;H01L21/60;H01L21/5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杜荔南,胡莉莉 |
地址: | 德国瑙伊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 模块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
半导体本体(1),其具有上侧(1t)以及与上侧(1t)对立的下侧(1b),上金属化部(11)被施加到所述上侧(1t)上,下金属化部(16)被施加到所述下侧(1b)上,使得半导体本体(1)、上金属化部(11)和下金属化部(16)形成复合体(1,15,16);
潮气阻挡体(2),其在与上金属化部(11)和下金属化部(16)共同作用下完全密封半导体本体(1),
其中上金属化部(11)具有背向半导体本体(1)的上侧(11t),
所述上金属化部的上侧具有一个或恰好一个未被潮气阻挡体(2)覆盖的表面片段;或者
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的表面片段(111t, 112t, 171t, 172t),这些表面片段中的任何一个都未被潮气阻挡体(2)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半导体本体(1)由半导体基本材料碳化硅(SiC)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上金属化部(11)、下金属化部(16)和潮气阻挡体(2)形成闭合的包封物,所述包封物完全包围半导体本体(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上金属化部(11)是经结构化的并且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金属化片段(151, 171, 181, 191; 152, 172, 182, 19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表面片段(15t, 151t, 152t, 17t, 171t, 172t)中的每一个能够从半导体器件(100)的外部环境自由到达。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下金属化部(16)的背向半导体本体(1)的下侧(16b)未被潮气阻挡体(2)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潮气阻挡体(2)沿着环形闭合接触面接触下金属化部(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接触面的背向半导体本体(1)的边缘(216)完全用环形闭合阻焊层(3)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潮气阻挡体(2)为电绝缘的并且具有环氧树脂或由环氧树脂制成,或者具有基于聚氨酯的材料或者由基于聚氨酯的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潮气阻挡体(2)由一致的材料或均匀材料混合物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上金属化部(11)具有上金属化层(15)以及金属接触件(17),所述金属接触件(17)借助于焊剂层(18)间接或直接地焊接到上金属化层(15)的背向半导体本体(1)的侧(15t)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潮气阻挡体(2)的片段布置在上金属化层(15)与金属接触件(17)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上金属化部(11)具有阻挡层(19),所述阻挡层(19)布置在上金属化层(15)与金属接触件(17)之间,并且所述阻挡层(19):
-具有钨或由钨制成;
-具有由钛钨制成的合金或者由钛钨制成的合金制成;
-具有钨层(192)以及钛层(191),所述钛层(191)布置在钨层(192)与上金属化层(15)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下金属化部(16)的背向半导体本体(1)的下侧(16b)的至少一个片段露出,使得该片段能够在半导体器件(100)的未安放的状态下从半导体器件(100)的外部环境自由到达。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潮气阻挡体(2)在半导体器件(100)的未安放的状态下具有能够从外部环境自由到达的表面(2s);以及
针对能够自由到达的表面(2s)上的每个位置(S1,S2,S3)成立的是,从所述位置(S1,S2,S3)通向半导体本体(1)并最后延伸到潮气阻挡体(2)内的每条路径(p1,p2,p3)具有至少50μm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潮气阻挡体(2)直接机械接触半导体本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0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