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7821.5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素英;常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信绿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86 | 分类号: | C10J3/86;C10J3/72;C10J3/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下段煤气温度约为550-600℃,压力1.2KPa,杂质主要为粉尘,基本不含焦油;下段煤气自发生炉中部出口引出,经过旋风除尘器除去大颗粒灰尘后,通过水封盘阀,进入急冷器,在急冷器内与喷淋水直接接触,经洗涤降温后除去大部分灰尘,煤气温度降为65-75℃,随后进入列管式间冷器,煤气走管程,水走壳程,进行间接换热,是煤气得到进一步冷却,出口温度在35℃左右,再经过电捕轻油器,进一步除去轻油、残余焦油和灰尘。经过处理的净煤气灰尘油类含量在40mg/Nm3以下,最终经加压机加压、脱硫后送至用户。
上述工艺流程中,550-600℃的中温煤气显热全部浪费,并且消耗大量冷却水,增加水处理系统费用;同时,煤气经急冷器喷淋后,夹带大量水汽,降低了煤气的热值。
由于下段发生炉煤气含有少量的轻(焦)油和一定量的粉尘等杂质,且属于乙类易爆、有毒、可燃气体;现有的余热锅炉型式用于发生炉煤气,存在易出现煤气泄漏、不易清灰、容易出现积灰、堵塞等问题,因此,此部分余热一直未被有效利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回收煤气发生炉中温煤气的显热,同时针对下段发生炉煤气的特点,设计一种显热回收效率好,并安全有效地进行回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开发的难点。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践和长期的探索,研究和设计了一种煤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确保在有效回收煤气发生炉显热的同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煤气余热回收炉排除积灰难及煤气易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煤气发生炉下段煤气出口并依次串接的旋风除尘器、水封盘阀、煤气余热回收炉及净化加压系统,所述煤气余热回收炉连接蒸汽收集器,所述煤气余热回收炉煤气出口端设有煤气管及排尘管,所述煤气管连接所述净化加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尘管下方的水封防爆箱。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水封防爆箱包括密封式的箱体、补水阀、溢流管、手孔及排污管,所述排尘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补水阀及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手孔及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水封防爆箱还包括放散管及放散管帽,所述放散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端,所述放散管帽设置在所述放散管的顶部。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入口阀门,所述入口阀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方的排尘管管路上。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盲板,所述盲板设置在所述入口阀门的下方。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煤气余热回收炉为两级立式膜式壁结构,包括炉体及设于所述炉体内部并依次串联的第一水包、第一级膜式壁、第二水包、第二级膜式壁及汽包,所述第一水包设于所述炉体底部并与所述蒸汽收集器冷凝水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级膜式壁及所述第二级膜式壁分别设于所述炉体内侧壁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水包设于所述炉体的中部,所述汽包设于所述炉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蒸汽收集器蒸汽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在煤气余热回收炉下方设密闭式水封防爆箱,煤气进行显热回收后,可以产生1.6MPa的饱和蒸汽,煤气中的粉尘靠重力沉降落入水封防爆箱内,水封高度大于煤气压力,煤气从煤气管引出至净化加压系统中,如此有效解决了煤气余热回收炉易积灰、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煤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设置在煤气发生炉1下段煤气出口并依次串接的旋风除尘器2、水封盘阀3、煤气余热回收炉4及净化加压系统5,所述煤气余热回收炉4连接蒸汽收集器6,所述煤气余热回收炉4煤气出口端设有煤气管41及排尘管42,所述煤气管41连接所述净化加压系统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尘管42下方的水封防爆箱7。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水封防爆箱7包括密封式的箱体71、补水阀72、溢流管73、手孔74及排污管75,所述排尘管75设置在所述箱体71的内部,所述补水阀72及所述溢流管73设置在所述箱体71的顶部,所述手孔74及所述排污管75设置在所述箱体71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信绿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信绿集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馈源射电望远镜接收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