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外壳的含油轴承总成和带有含油轴承总成的电机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7995.1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武;陈俊;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飞扬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167;F16C35/0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外壳 含油 轴承 总成 带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装配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机外壳的含油轴承总成和带有含油轴承总成的电机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设备的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对电机的振动性和噪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有的电机包括有外壳、转子、定子和电机轴,其中外壳包括有壳体和端盖,电机轴设置在转子的轴心,且电机轴的两端转动支撑在壳体和端盖上。
为了保障电机轴的灵活转动,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机的壳体侧端中部通过轴承保持架固定安装有含油轴承1’,而电机的端盖的中部通过压圈2’、轴承夹3’和铆钉4’固定安装含油轴承5’,而且为了保持端盖处的含油轴承的润滑性,还在端盖处的含油轴承的侧边设置含油毡6’。这种传统的电机外壳结构零部件多,装配工艺复杂,不仅装配调试成本高,而且还增大了仓储、物流、零件管理等成本。另外,这种电机的外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地对含油轴承进行注油,以保持其转动的灵活,但是注油过程中,其注油量往往难以控制,一旦注油过多,则多余的油溢出并流到电机的端盖内部的换向器表面,使得换向器上的电刷粉尘与油混合,致换向器短路而烧毁,如果注油过少,则导致含油轴承与电机轴干磨,电机轴卡滞,烧坏电机。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少,装配成本低且能提高电机轴转动稳定性的一种电机外壳的含油轴承总成以及带有含油轴承总成的电机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外壳的含油轴承总成包含含油轴承和轴承保持环,含油轴承包含于轴承保持环,含油轴承和轴承保持环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且同轴心线设计,保持环内部有储油槽。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储油槽有多道且为间隔排列设置于轴承保持环与含油轴承相对应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含油轴承的外廓为弧形面,所述的轴承保持环的内侧面形状为与含油轴承的外廓相互互补适配的弧面形,该含油轴承抱箍固定在轴承保持环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带有含油轴承总成的电机外壳,其方案是包括有相互固定联接的壳体和端盖,还包括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于壳体端面中心以及端盖中心的含油轴承总成,该含油轴承总成包含含油轴承和轴承保持环,含油轴承包含于轴承保持环,含油轴承和轴承保持环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且同轴心线设计,保持环内部有储油槽。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含油轴承的外廓为弧形面,所述的轴承保持环的内侧面形状为与含油轴承的外廓相互互补适配的弧面形,该含油轴承抱箍固定在轴承保持环内。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壳体的端面中心凸起设置有与该处的轴承保持环过盈固定配合的机壳轴承室,该机壳轴承室的中心设置有电机轴孔。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端盖的中心凸起设置有与该处的轴承保持环过盈固定配合的端盖轴承室,该端盖轴承室的中心设置有第二电机轴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
(1)零部件大大减少,无需压圈、轴承夹和铆钉等零部件,直接采用轴承保持就可以实现对含油轴承的固定,装配简单,效果高,装配质量好,而传统的电机装配时,其压圈、轴承夹和铆钉等加工尺寸公差在装配时会扩大装配误差,降低装配质量。
(2)轴承保持环起到含油轴承基座的作用,提高了其配重,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机轴转动时,含油轴承的振动,降低了运行噪音;
(3)轴承保持环带有储油环槽,装配时在储油环槽储油,且使得润滑油被封闭在储油环槽中,因此,无需定时注油,使用寿命长;
(4) 含油轴承以及轴承保持环的接触面为弧面,因此可以使得含油轴承绕其外廓的球心转动,使得含油轴承具备调心功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传统的电机外壳机构示意图;
图2含油轴承总成新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电机外壳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飞扬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飞扬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结壳热阻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红外可燃气体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