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塞回油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8390.4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9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付军;赵振峰;左哲;章振宇;董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回油通道 油环环槽 机油 二冲程发动机 对置活塞 回油装置 机油回油通道 发动机活塞 活塞裙部 机油回流 有效面积 不均匀 回油量 机油壳 上半圆 下半圆 有效地 对置 油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回油装置和方法,适用于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在活塞裙部的油环环槽底部不均匀地设置不少于1个回油通道,其中油环环槽底部的上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少于下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油环环槽底部的机油通过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回油通道流回机油壳。本发明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活塞下半部分的机油回油通道有效面积,很好地适应了对置发动机活塞下半部分机油多于上半部分的情况,有效地增加了活塞下半部分的机油回流效率,提高了总体的机油回油量,进而降低了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的机油油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回油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是将两个活塞水平镜像布置在同一个气缸中,两个活塞分别由各自的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根据活塞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和运动状态,由于活塞处于水平安装和水平运动状态,活塞往复运动过程中,位于活塞裙部的油环可以将附着在气缸壁面上的机油刮掉,同时,位于活塞裙部的最后一道气环也能辅助刮掉一部分机油。活塞油环和气环刮掉的机油聚集在油环环槽和最后一道气环环槽与油环环槽之间的鼻梁区域。如果油环和气环刮下来的机油聚集在油环环槽和鼻梁区域而不能迅速地排除出去,则当这些区域经过气缸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时,这些机油就回流入进气腔和排气腔,进入进气腔的机油会随着进气气流进入燃烧室,造成烧机油,进入排气腔的机油将随着燃烧废气直接排出大气,造成机油耗高,排放恶化等后果。
传统对置活塞发动机的活塞回油油孔是均匀布置于鼻梁区域和活塞油环环槽底部油环和气环刮下来的机油通过均匀布置在鼻梁区域和活塞油环环槽底部的机油回油孔流回到机油壳。但是,由于活塞是水平布置,被活塞油环和气环刮下来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必然是沿着油环环槽和环形鼻梁区域流到活塞油环环槽和鼻梁区域的下半部分,导致,活塞油槽和鼻梁区域的下半部分机油多,上半部分机油少,均匀分布的机油回油孔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数量机油的回油流量。
由于气缸、活塞水平放置,与传统发动机相比,用于润滑和冷却活塞的机油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及时地流回到油底壳,同时,活塞在工作过程中反复通过气缸上的进排气口,导致活塞环将机油不断地泵入气缸内和进排气腔内,导致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的机油耗增加,排放恶化,制约着该类发动机的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活塞回油装置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加活塞下半部分的机油回流效率,提高了总体的机油回油量,进而降低了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的机油油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回油装置,适用于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所述活塞裙部的油环环槽底部设置不少于1个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分布不均匀。
所述活塞的油环环槽与最后一道气环环槽之间设置不少于1个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分布不均匀。
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上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少于下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
所述活塞的油环环槽与最后一道气环环槽之间的上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少于下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
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上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为回油孔,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下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为回油孔或者狭缝式回油通道。
所述活塞的油环环槽与最后一道气环环槽之间的上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为回油孔,所述活塞的油环环槽与最后一道气环环槽之间的下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为回油孔或者狭缝式回油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活塞回油方法,适用于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活塞裙部的油环环槽底部不均匀地设置不少于1个回油通道,其中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上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少于下半圆部设置的回油通道数量;
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机油通过所述油环环槽底部的回油通道流回机油壳。
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8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