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解釜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0040.1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1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郑伦举;秦建中;王强;马中良;徐旭辉;李志明;许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B01F1/00;B01F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解釜,尤其涉及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多元体系流体的溶解实验和相平衡研究的溶解釜。
背景技术
物质之间的溶解与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研究多元多相体系的平衡与相互溶解程度在化学、化工的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溶解、蒸馏、重结晶、萃取和提纯等方面都要用到相平衡与溶解度参数。
目前,使用静态测定法来完成高温高压相平衡研究与溶解度测定。但是,利用静态分析法测定溶解度的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用于溶解的容器,如在常温常压下测定固体或液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玻璃烧杯,各种与高温高压反应釜类似的密闭金属溶解釜。其中,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溶解、反应的容器就只有密闭金属溶解釜。然而,由于密闭金属溶解釜受密封机构的制约,存在以下不足:①高温则不能承受高压,或者高压则不能耐高温,其中所能承受的最高压力也只有30MPa左右;②一般仅涉及到二元体系流体的溶解度测定与相平衡研究,难以满足诸如石油、地层水及天然气这样的三元体系流体共存时相互溶解度的测定;③在溶解平衡取样时,为了确保压力恒定,需要充入高压惰性气体(如氮气)以维持取样时的压力下降,尽管这样能够做到恒温恒压取样,但是外来惰性气体的加入会干扰整个体系的溶解平衡,影响溶解度测定的准确性。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完善的实验装置能在高温(400℃左右)、超高压(100MPa左右)以及完全封闭体系下(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的情况下)进行三元体系流体溶解度测定以及相平衡研究的溶解釜。不仅在溶解度测定与相平衡研究中缺少高温超高压的溶解釜,而且在现有的用于多种流体之间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中也未见能在高温与超高压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反应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溶解釜,能够在高温高压以及完全封闭体系下进行多元体系流体的溶解实验和相平衡研究。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解釜,包括:釜体,其包括形成有样品室的筒体、密封式嵌入到筒体的第一端内的盖体;第一液压缸,其包括配套使用的第一缸筒和第一活塞。其中第一活塞的端部穿筒体的第二端并与样品室活塞式配合,以用于改变样品室的容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溶解釜还包括:第一密封机构,包括形成在盖体与筒体的接合处的第一密封槽、设在第一密封槽内的第一密封环,以及套接在盖体外并抵靠于第一密封环的第一压环;第二密封机构,包括形成在筒体与第一活塞的接合处的第二密封槽、设在第二密封槽内的第二密封环,以及能作用在第二密封环上的促动构件。其中,促动构件构造成能挤压第二密封环以密封第二密封槽,并带动缸筒沿轴向朝向第一压环运动,从而迫使第一压环挤压第一密封环而密封第一密封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密封槽内,盖体包括构造在盖体的外周上的第一锥形面,而第一密封环包括与第一锥形面相配合的第二锥形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环的径向截面为“U”形,第二活塞或第二密封槽包括能够胀大U形开口端的楔形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环包括从嵌入在筒体内的外壁上沿径向延伸的凸起,在第一压环与筒体之间设有定位凸起的定位件。其中,定位件与筒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促动构件包括第二缸筒、抵靠于第二密封环的第二活塞。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与第二液压缸采用首尾式相连,第一活塞穿过第二缸筒的内腔和第二活塞并延伸至样品室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溶解釜还包括搅拌机构,其包括从釜体外经盖体延伸至样品室内的搅拌轴、设在搅拌轴上的搅拌件,以及驱动搅拌轴的动力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样品室内的搅拌轴构造成由多个节依次套接而形成可伸缩的多阶轴,多阶轴的底端与第一活塞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部分或全部节内均设有搅拌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多个轴向间隔开的进口,以用于分别向所述样品室内引入不同的流体;设在与进口相对一侧的筒体上的且轴向间隔开的多个出口。其中,若干出口的轴向位置分别与搅拌后不同层内的流体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力源通过磁力组件来驱动搅拌轴,磁力驱动组件包括与搅拌轴相连的内磁件,以及与动力源相连且间隔开地套在内磁件外的外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条状纳米ZnO/纤维素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