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蚕饲养格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0666.2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邹鑫;卢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颖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7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蚕 饲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养殖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桑蚕饲养格。
背景技术
桑蚕(Bombyx mori Linnaeus)又称家蚕,简称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一生经过卵、蚕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蚕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消毒、给桑和除沙是桑蚕饲养主要工作。蚕儿发育不齐时要进行提青和分批,并将青头蚕放温度偏高处,勤给良桑,使其赶上大批。小蚕期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或其它蚕用消毒剂均匀地撒(洒)在蚕体、蚕座上,起蚕、将眠各一次;4、5龄大蚕期需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并饱食良桑。桑蚕饲养可在消毒的蚕室内,也可在消毒的大棚内。蚕蜕皮之前停止食桑,蚕体固定在桑叶上,逐渐形成新皮。蚕的一生需4次蜕皮,它的眠和起是生理上的转折点。表面上看不食不动,其实它的内部在进行激烈的组织更新。如蚕在眠期护理不好,病菌极易侵入而发生蜕皮困难,给后期饲养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所以蚕在眠期管理也十分重要。
目前,家蚕养殖业发展很快。但是现有的家蚕养殖方式、技术、设施和工具都还存在诸多缺点。一是室外大棚养蚕,空气好,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而且难以抵御恶劣天气带来的灾害;二是室内平面养蚕,需要大量的蚕室,基建投资巨大;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养蚕方式是室内立体养蚕,但立体养蚕的工具还不够理想。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立体养蚕工具多以竹编簸箕为蚕匠,以用竹或木搭建的格屉式框架作蚕架,或者以木箱作层叠式蚕匠,较为先进的还有将多层竹栅板用绳索串吊起来做成的话动式省力化蚕台。由于目前蚕匠结构不合理,技术程度不高,蚕粪便处理的问题没有解决,养蚕的效率和效益不高,因此影响了蚕农养的积极性,制约我国养蚕业高效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养蚕需要蚕匠功能单一,难于彻底消毒,易发生病害,养蚕费工费时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易于消毒灭菌,经久耐用,能实现自动除沙、高密度立体化、省力化的桑蚕饲养格。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桑蚕饲养格,包括设置格架、网片、承沙片、固定条,格架、网片、承沙片、固定条依次连接,用螺钉固定于格架1的四周,其中承沙片长的两边不用固定条5固定,形成瓦状,所述的网片在其底部设置若干根支承杆,所述的支承杆两端用螺钉固定于格架上。
所述的格架为方形结构,采用方形铝材或木条制作,格架1的前后两边的端头设有架置的手把。
所述的网片为设置有网片孔的塑胶、铝片和竹编中的一种。
所述的网片孔设置为方孔、圆形、三角形、十字形、一字形、Y形孔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的承沙片为塑胶片,承沙片长和宽均大于网片。
所述的固定条为金属条,固定条与格架的底部相对应位置设螺钉孔。
本发明方案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将桑蚕饲养格排列设置在养蚕架的层架上饲养桑蚕,由于网片的网片孔实现自动除沙,通风干净,并使得蚕沙容易落在瓦状承沙片上集中自动收集,方便桑蚕的饲养;同时,桑蚕饲养格将蚕儿发育不齐的进行提青和分批,并将青头蚕放温度偏高处饲养;对不同蚕龄期方便分格,调节蚕架的层高,使得合理利用空间,实现多层养蚕,方便操作,节约成本。
本发明具有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是:
1、本桑蚕饲养格设置瓦状承沙片,可以方便人对蚕纱的清理和蚕具的清洗,蚕沙处理的问题得到解决。
2、本桑蚕饲养格设网片,可以实现自动除沙,利于蚕的生长发育,不仅大大提高桑蚕的质量,延长蚕具使用寿命,还大幅度提高了蚕农的劳动效率。
3、本桑蚕饲养格制作工艺简单,维修方便,使用省时又省力,可根据不同蚕龄更换合适的网片。
4、使用本桑蚕饲养格饲养桑蚕,蚕室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5、本桑蚕饲养格饲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可以工厂化生产,易于推广,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l:是本发明桑蚕饲养格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格架1、网片2、网片孔3、承沙片4、固定条5、支承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桑蚕饲养格。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颖,未经卢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