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耳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0817.4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畑浩;中嶋大介;桥本大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C22C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王大方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耳(tab-lead),其适合用作例如锂离子2次电池等2次电池用的极耳、双电荷层电容器等电化学设备用的极耳等。
背景技术
在2次电池(非水电解质锂2次电池等)或电容器中,设有用于向外部导出电的极耳。在2次电池中,极耳的一端与电池元件连接,被相对的包装体膜夹持,另一端被导出至上述包装体膜的外侧。
作为上述极耳,公知为如下结构:所述极耳是在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在导体的两面上粘贴绝缘膜而成的极耳,上述导体由在铜上镀镍而成的材料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1992号公报(段落00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4335号公报(权利要求1)
发明内容
极耳要求在与集电箔(铝箔、铜箔等)的焊接中能够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并且在极耳彼此的焊接中也能够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
但是,在不考虑镀镍层的杂质等而仅仅是在铜箔的两面进行镀镍而成的极耳中,在极耳与集电箔的焊接以及极耳彼此的焊接这两个方面,均难以确保足够的焊接强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在极耳与集电箔的焊接中能够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并且在极耳彼此的焊接中也能够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1]一种极耳,其特征在于,具有:
金属基层;和
层叠在上述金属基层的两面上的镀镍层,
上述镀镍层中,Ni含有率为99.90质量%以上,Sn含有率为0.010质量%以下,Zn含有率为0.010质量%以下。
[2]如前项1所记载的极耳,其中,上述镀镍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下。
[3]如前项1或2所记载的极耳,其中,上述镀镍层中,Ni含有率为99.90质量%以上,Sn含有率为0.005质量%以下,Zn含有率为0.005质量%以下。
[4]如前项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极耳,其中,上述极耳是锂离子电池用的极耳或锂离子电容器用的极耳。
发明效果
[1]的发明所涉及的极耳是具有金属基层、和层叠在金属基层的两面上的镀镍层的结构,且镀镍层是Ni含有率为99.90质量%以上,Sn含有率为0.010质量%以下,Zn含有率为0.010质量%以下的组成,因此,在极耳与集电箔(铝箔、铜箔等)的焊接中能够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并且在极耳彼此的焊接中也能够确保充分的焊接强度。
在[2]的发明中,镀镍层的厚度设定为3.0μm以下,因此,能够极力地抑制金属基层的缘部(边缘部)处的电镀部的局部发展,由此,镀层的厚度均匀性提高,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绝缘膜的端面部树脂的流动不足而产生的绝缘膜的熔接不良(能够提高极耳与绝缘膜的接合性)。
在[3]的发明中,镀镍层中,Ni含有率为99.90质量%以上,Sn含有率为0.005质量%以下,Zn含有率为0.005质量%以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极耳与集电箔(铝箔、铜箔等)的焊接强度,并且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极耳彼此的焊接强度。
在[4]的发明中,提供一种与集电箔(铝箔、铜箔等)的焊接性及极耳彼此的焊接性均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极耳或锂离子电容器用极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极耳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E-E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极耳而构成的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F-F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极耳
2…金属基层
3…镀镍层
4…表面处理层
5…极耳主体
6…第1绝缘膜
7…第2绝缘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极耳1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上述极耳1具有: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的极耳主体5;粘接在该极耳主体5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的一个面(上表面)上的树脂制的第1绝缘膜6;和粘接在上述一部分区域的另一面(下表面)上的树脂制的第2绝缘膜7。
上述第1绝缘膜6的两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均从上述极耳主体5的宽度方向的端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溢出。另外,上述第2绝缘膜7的两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均从上述极耳主体5的宽度方向的端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